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薛涛《题竹郎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薛涛《题竹郎庙》

薛涛《题竹郎庙》

薛涛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在今四川荣县的古遁水河岸上,有祀夜郎侯的竹郎庙。《后汉书·西南夷传》: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观之,得一男,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这个神话传说是美丽的。现在庙前古木参天,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照在苍山绿树上,反而使得“山更绿”了。山的幽深,木的蓊郁,境的悄怆幽邃,都从这“更绿”的山色中传出来。

静极后动,笛声悠悠: “何处江村?”似问非问,清徐澹远,与竹郎庙前寂寂又幽情,极其和谐。可是这悠悠笛声,不是别的曲子,它“声声尽是迎郎曲”。这个“郎”就是“题竹郎庙”的“郎”。那么,看来这个在深山古木、遁水河畔的夜郎王并不寂寞。笛声悠悠,人们对他并没有忘情啊。四句诗,动中寓情,把读者引进一个充满幽邃情趣与古朴的境界中。


薛涛《题竹郎庙》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薛涛《题竹郎庙》

薛涛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竹郎庙,神庙名,在今四川荣县,古时西南少数民族祀神之处。据《蜀志》载:“邑东荣川,即古遁水河岸有竹王祠,盖以祀夜郎王者。”又《蜀记》:“昔有女人于溪浣纱,有大竹流水上,触之有孕,后生一子,自立为王,以竹为姓。汉武使唐蒙伐牂牁,斩竹王。土人不忘其本,立竹王庙,岁必祀之,不尔为人患。”

诗始写竹郎庙前古木参天,一片浓荫覆盖的景象。诗人不言它物,唯写古木,涵量极大既暗示了竹郎庙的久远,又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对竹王的景仰膜拜之情。那古木挺拔的形象,威严的气势,似象征着竹王不朽的英灵。诗人在这里耽玩很久,直至夕阳西下,本来十分好看的山色,在夕阳映照下更显得深远幽浓。“山更绿”,正是盛春时节,诗人面对着竹郎庙前的浓密春色,自然联想到浣纱女子触竹怀孕之传说,不免激发怀春之情,此时,她正是青春妙龄,凭着她的“文采风流”,自信可以获得美满的婚姻幸福,故对爱情的追求显得热烈执著。可是作为一代名妓,在与达官名士的厂泛结交中,却又未遇知音,心情又不免有点沉郁。故钟惺曰:“‘更绿’二字,在沉沉中想象出来,不必映带古木,已复深杳。语气一直说下,愈缓愈悲。”(《名媛诗归》)

诗人醉心于山色时,忽地听见从江村传来的笛声。但用“何处”发问,一是说明笛声来自远方,故不能确指,二是适合她此时地处陌生的游客身份,三是变换词语,令人深思。这悠扬婉转的笛声,声声传入耳中,触动情思,引起联想:“声声尽是迎郎曲”。此句妙语双关,“迎郎曲”,本是迎竹郎神之曲;然而在诗人的耳里心里却化为“迎情郎”之曲了。况是“声声”、“尽是”,其如醉如痴之情态可以想见。诗人写的是眼前景,抒的是胸中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语意关联,毫无牵强附会之病。从诗人此时对爱情的炽烈看,可判断此诗为诗人退隐浣花溪后不久的作品,因不像后来在《谒巫山庙》中所表现的那样伤感沮丧:“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更不似晚年发出的:“老大不能收拾得”,“芙蓉空老蜀江花”的绝望心声。

此诗本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却借题发挥,巧妙地使之变成抒写她此时此地独特情怀的佳作,它情意幽微而语出自然,故极为后代文人所赞赏。纪昀曰:“薛涛《送友》、《题竹郎庙》诗,为向来传颂。”(《纪河间诗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