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薛文清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薛文清集 薛文清集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赋十卷。明薛瑄撰。薛瑄生前曾有《读书录》及《河汾诗集》(八卷)行世,未有全集之刻。瑄去世后,其孙薛禥编辑其全集,委托常州同知谢庭桂刊刻,未就而稿本零落。明孝宗弘治二年己酉(1489),监察御史畅亨谪官陕右道,过镇阳,瑄门人张鼎向畅问及全集,畅言得之于毘陵朱氏。鼎阅后,见其字句舛讹,多非其旧,“因仿唐《昌黎集》校正编辑,总千七百篇,分为二十四卷,凡三易稿,始克成编”(见张鼎序)。此编前十卷为诗、赋,赋只数篇,未占一卷,其后按体编排,依次为古诗、歌、歌行、绝句、律诗,刊于弘治间。神宗万历(1573—1620)间,张铨有重刊本,此本后附杨鹤为薛瑄所撰之年谱(撰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及有关薛氏之传记资料,包括传、行状、神道碑、祠堂记、崇祀疏、遗事等。另有张珩所编四十卷本,名为《薛文清公全集》,凡十卷、附录一卷,刊于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此本有赵孔昭重校本,刊于穆宗隆庆(1567—1572)间与万历间崔尔进刊本。二十四卷本还有清世宗雍正(1723—1735)间薛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 解学士文集 于肃愍公集 ☛ 薛文清集又名《敬轩文集》。诗文集。明薛瑄(1389—1464)撰。二十四卷。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得罪中官王振下狱,几至被杀。景帝嗣位,任大理寺丞。英宗复辟,瑄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清。学宗程、朱,有河东派之称。有《读书录》。是集为其门人张鼎所编,弘治二年(1489)成书。约二十五万字。有张鼎原序。计收诗文一千七百篇。其诗大致冲澹高秀,吐言天拔,有陶韦之风。如《翫一斋》诗,亦间涉理路。明初理学,以瑄为最淳。故其文更为著名,以雅正明理见长。有《四库全书》本。 薛文清集 《薛文清集》24卷。收诗歌和散文。其文不事雕琢、清新典雅,有异于当时台阁体文风。有《四库全书》本。 ☚ 薛瑄 薛敬轩先生文集 ☛ 薛文清集二十四卷。明薛瑄(1389或1392—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 (今属山西)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性刚直,曾因融怒王振下狱。学宗程东。其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河东派”之称。但认为 “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修正了朱熹 “理在气先”的说法。著有 《读书录》。是集为其门人关西张鼎所编。初,薛瑄集未有刊本。薛瑄孙邢部员外郎禥以稿付江苏常州同知谢庭桂,雕版未竟而罢。弘治二年 (1489),监察御史杨亨得其稿于毗陵(今江苏常州)朱氏,张鼎又从杨亨得之。字句舛讹,多非其旧。故重为校正,凡三易稿而成书。共得诗文一千七百篇,厘为二十四卷。张鼎自为序,引朱子赞程子布帛之文,菽粟之味二语为比。殆无愧词。自北宋以来,儒者率不留意于文章。如邵子《击壤集》之类,道学家谓之正宗, 诗家究谓之别派。 相沿至庄㫤之流, 遂以“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送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匹好南京”等句,命为风雅嫡派。虽自高其置,递相提倡,究不足以厌服人心。《刘克庄集》 有 《吴恕斋文集》序称:“近世贵理学而贱诗赋。间有篇咏,率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耳。”则宋人已自厌之。明代醇儒,瑄为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路。而大致冲澹高秀,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正谊堂全书》、《丛书集成初编》本,称《薛敬轩先生文集》八卷。有于敏中家藏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