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雜 > 薏苡人 > 薏苡仁 薏苡仁 yìyǐrén 薏苡仁【同义】总目录 薏苡仁簳珠薏苡仁semen coicis渗湿利水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养耕集》。又称米仁、苡米、薏苡、薏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 Coix lacryma-jobi L.的干燥成熟种仁(图)。去净杂质, 晒干。生用或炒用。主产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经。功能补脾益肺, 渗湿止泻, 祛风湿,清热排脓。《养耕集》:“利湿,补脾, 去脚肿。”《大武经》:”降肺气,补脾气, 补脚气, 走脚力。”主治:❶马淋症, 与滑石、酒曲配伍(《活兽慈舟》)。 ❷马小便赤数, 用薏苡仁单方(《活兽慈舟》)。 ❸脾虚水肿, 与白术、苍术、山药、陈皮等配伍。 ❹肺痈、鼻流脓涕, 与苇茎、桃仁、冬瓜仁、鱼腥草配伍, 如苇茎汤。 ❺肠痈、粪中挟脓血,与附子、败酱草配伍,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牛、马30~60克:猪、羊9~24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津少、粪干者忌用。孕畜慎用。本品含薏苡仁酯(薏苡酯,coixenolide)、薏苡仁内酯(薏苡素,coixol):另含碳水化合物79.17%、脂肪4.65%、蛋白质及甾体化合物、氨基酸、顺十八烯〔8〕酸、维生素B1等。薏苡仁油对离体心脏、肠管、子宫、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等,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抑制作用。不论浓度高低,对蛙横纹肌有抑制作用。薏苡仁内酯有解热镇痛作用,其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薏苡仁与薏苡根水煎剂,能杀死猪蛔虫。 
薏苡 薏苡仁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薏米、米仁、苡仁、沟子米、六谷米。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 (Roman)Stapf的种仁。主产福建、河北、辽宁。甘,淡,凉。入脾、肺、肾经。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痛经,白带。煎服: 9~30g。本品含脂肪油、蛋白质、甾体衍生物、氨基酸及淀粉等,并含薏苡酯(Coixenolide)。薏苡仁油对离体兔肠,低浓度呈兴奋,高浓度呈抑制作用;对家兔及豚鼠子宫一般呈兴奋作用,还可降低蛙的横纹肌之收缩。薏苡酯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薏苡仁 薏苡仁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辽宁、福建等地。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胜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脚气即腿、足水肿的病证,并非今之脚癣)可与滑石、猪苓、茯苓、苍术、木瓜等同用;对慢性水肿,亦可与赤小豆等谷物煮粥食,有食疗之功。 ❷湿痹拘挛,湿温初起。风湿痹证,四肢拘挛者,可与苍术、黄柏、牛膝同用,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者,可与滑石、栀子、防已相配;湿温初起,头痛身重者,可配杏仁、蔻仁、滑石;肠痈初起,可与大黄、牡丹皮、红藤、蒲公英同用;肠痈脓已成者又可与败酱草、附子、牡丹皮相配。 ❸脾虚泻泄。可与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相配。利湿清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对脾胃素虚者,亦可与粳米煮粥,常食,是食疗佳品。 ☚ 茯苓 车前子 ☛ 薏苡仁yì yǐ rén《本草纲目》谷部23卷薏苡仁(60)。药名。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的种仁。又名: (《说文》),屋 (《别录》),玉秫(《杨氏经验方》),草菩提(《草木便方》),薏黍、鬼珠箭X实、 米(《别录》),感米(《千金·食治》),薏珠子(《本草图经》),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 珠(《救荒本草》),必提珠《滇南本草》),芑实(《本草纲目》),薏米(《药品化义》),米仁(《本草崇原》),薏仁(《本草新编》),苡仁(《临证指南》),苡米(《本草求原》),草珠子(《植物名汇》),六谷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珠珠米(《贵州民间方药集》),胶念珠(《福建民间草药》),尿塘珠、老鸦珠(《广西中兽医药植》),菩提珠(《江苏植药志》),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东北药植志》),六谷子(《中药志》),裕米(《广西中药志》),尿端子、尿珠子、催生子、蓼茶子(《湖南药物志》),益米(《闽东本草》)。 【性味】甘淡,凉。 ❶《本经》:“味甘,微寒。” ❷《别录》:“无毒。” ❸《食疗本草》:“性平。” ❹《本草经》:“味甘淡,气微凉。” 【归经】入脾、肺、肾。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胃、大肠。” ❷《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功用主治】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❶《本经》:“主筋脉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❷《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❸《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❹《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❺《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❻《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❼《国药的药理学》:“ 治胃中积水。” ❽《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钱至一两;或入散剂。 【成分】含脂肪油,油中有薏苡仁酯(Coixenolide)、薏苡内酯(薏苡素Coixol)、脂肪酸。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豆甾醇、谷甾醇、酸性多糖等。 【药理】 ❶抗癌:薏苡仁的一些提取物对实验动物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吉田肉瘤、子宫颈癌14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❷增强免疫功能:薏苡仁对兔疫反应早期阶段的小鼠脾脏抗原结合细胞的增生有促进作用。本品腹腔注射对羊红细胞免疫的小白鼠脾脏溶血空斑数、血液中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免疫功能增强作用。 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苡仁油对蛙、豚鼠体外心脏在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对体外兔耳血管低浓度时收缩,高浓度时扩张。本品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改善作用。薏苡仁素还有一定降压作用。 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薏苡素给小鼠腹腔注射有镇静、镇痛及解热降温作用。静注对小鼠、兔有镇静作用,能抑制多突触反射。 ❺对平滑肌的作用:薏苡仁油对家兔体外肠管及豚鼠的子宫,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抑制作用。对电刺激引起的蛙后肢肌肉收缩有抑制作用。薏苡素对青蛙肌肉收缩、大鼠膈肌的氧摄取量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有抑制作用。 ❻其他:薏苡仁能使动物胸腺萎缩,可能与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苡仁酸性多糖有抗补体活性作用。苡仁油及薏苡素对兔有轻度降血糖作用。 薏苡仁yìyǐrén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苡仁、薏米、薏仁米。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L. var. mayuen ( Roman )Stapf 的种仁。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甘、淡,凉。入脾、肺、肾经。利水渗湿, 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治泄泻、水肿、湿痹拘挛、肺痈、肠痈、淋浊、白带、扁平疣、胃癌、子宫颈癌, 煎服: 9 ~ 30 克。本品含薏苡酯等。薏苡酯有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的作用,薏苡仁油能减少肌肉挛缩。 
薏苡仁 薏苡仁 薏苡仁薏苡仁,又名回回米、六谷子、苡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 (Roman.) Stapf的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全株,脱粒,晒干,除去果壳、种皮及杂质,扬净。 种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有时可见少数浅棕红色的种皮残存,顶端钝圆,基部较宽而微凹,黑褐色,有一淡棕色顶状种脐,腹面有一条较深而宽的纵沟,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省。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渗湿,舒利筋脉,清热排脓。主治湿痹拘挛、屈伸不利、便溏泄泻、水肿、脚气、肺痈、肠痈、淋浊、带下等证。用于风湿痹痛,一般可与防风、独活、羌活、威灵仙等配伍; 若风湿在表,患者一身尽疼,发热而日晡增剧者,可与麻黄、杏仁等配伍以宣肺解表,祛除湿邪,如《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若风湿相搏,湿流关节,四肢痹痛者,亦可重用薏苡仁,辅以芍药、甘草、官桂、苍术等舒筋除湿,如《成方切用》薏苡仁汤。对于风湿久痹,而致筋脉拘挛者,古方用薏苡仁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于舒筋除湿之中,兼有健脾益气之效。若风湿肢体痿痹,而有腰脊酸疼等肾虚症状者,《广济方》用薏苡仁与续断、当归、桑寄生等配伍以祛除风湿,补益肝肾,和血通络。若配炮附子研末服,又可治寒湿所致的胸痹急痛,如《金匮要略》薏苡附子散。它如湿温初期,邪在气分,头痛恶寒,午后微热,身重疼痛,湿重而热轻者,亦常用薏苡仁与白豆蔻、杏仁、半夏、滑石等为伍,以收轻宣、淡渗、芳化之效,如三仁汤。 薏苡仁亦为治疗痿躄妙药,主要用于湿热不攘,流入下焦,蕴于经络,而致筋脉弛长,足不任地,成为痿躄之证。临床常用本品配苍术、黄柏、牛膝等治之,如四妙丸。若其主因为阳明胃虚,饮食少进,宗筋失养而纵弛,以致四肢痿弱不用者,宜配人参、白术、藿香、砂仁等通补阳明,祛湿而利筋络,如藿香养胃汤。薏苡仁为健脾利湿的有效药物,故常与白术、山药、茯苓等配合治疗脾虚湿胜之腹泻或大便时溏,如参苓白术散。对于脾虚水肿,亦常配赤小豆、冬瓜皮、黄芪、茯苓等利水之品为治; 若兼见喘急症状,可配郁李仁以增强其利水消肿之功。下焦湿热所致之疾病,前人亦多选用具有清利作用的薏苡仁为辅佐药,如杨仁斋以本品配合淡竹叶、车前子、滑石、茯苓等作煎剂,治疗小便淋沥或癃闭不通,以及白带、白浊等证。在治疗脚气的方中,也往往加用薏苡仁,以发挥利湿舒筋的作用,如《千金要方》石斛酒、《外台秘要》侧子酒等。对脚气水肿而小便不利者,薏苡仁尤为适合。本品还可用治内痈,如《金匮要略》治肠痈之薏苡附子败酱散、《千金要方》治肺痈之苇茎汤,方中均用薏苡仁以清利湿热,排脓消肿; 《范汪方》治肺痈咳唾,心胸甲错者,且单用薏苡仁,以醇苦酒煮浓汁服之,云肺中有血,当吐出而愈。薏苡仁气薄味厚,升少降多,既可祛邪,又能补正,健脾渗湿是其所长,有补而不滞、利而不剋的优点。对久病、虚赢的患者更为适宜。但药性平和,效力缓弱,多服久服方显其功。煎服,15~30g。 实验研究: 薏苡的种仁含淀粉51.9%,粗蛋白17.6%,粗脂肪7.2%,棕榈酸、硬脂酸,8-十八烯酸的甘油酯,薏苡酯。又含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甙。 薏苡仁的醇提取物在动物试验中有抗癌作用,薏苡酯被认为是抗癌有效成分。薏仁油能抑制青蛙骨胳肌之收缩,并认为与其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有关;对离体兔肠,低浓度呈兴奋,高浓度则先兴奋而后抑制; 对离体子宫亦有兴奋作用。薏仁油对兔还有轻度降低血糖及血钙的作用。临床上单用薏苡仁每日30~60g,2~4周,对扁平疣有一定疗效。 ☚ 猪苓 泽泻 ☛
薏苡仁 薏苡仁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 (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收取种仁。 种仁呈椭圆形或圆形,底部略宽而不直,长4~8mm,宽3~6m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平滑,有一条褐色纵沟,底端有圆形黑色种脐。质硬,破开呈白色,有粉性。无臭,味甘。 太阴人药。功能为开肺之胃气而进食消食。主要用于太阴人表寒证,即伤寒头痛、身痛、无汗及食滞痞闷,也用于太阴人食后痞滞,中消善饥等证。如《东医寿世保元》太阴调胃汤,用本品15g、乾栗15g、莱菔子10g、五味子、麦门冬、石菖蒲、桔梗、麻黄各5g,以散寒解表,健脾消食,治太阴人表寒证。又如《东医寿世保元》调胃升清汤,用本品12g、干栗12g、莱菔子6g、麻黄、桔梗、五味子、酸枣仁、龙眼肉各4g,以开肺之胃气而进食消食,健脾,治疗太阴人食后痞满,中消善肌之证。常用量5~15g。 ☚ 莱菔子 莲子 ☛ 00021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