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蕉鹿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蕉鹿梦

典源出处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 (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 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 (一作认) 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释义用法 郑国有个打柴的人,途遇惊鹿,将它打死后藏在坑中,又盖上柴草。自己以后又忘记,以为是做梦,道上讲给别人听。有人听到了,根据他讲的寻到死鹿弄回家中。打柴人夜里又梦见藏鹿之处,及取鹿之人,第二天早晨寻到此人,二人争鹿,至士师 (法官) 处诉讼,士师认为梦之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分开。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以为难辨真伪,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后以此典形容真伪杂陈,迷离虚幻,得失无常。
用典形式
【梦鹿】 宋·黄庭坚:“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清·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得鹿】 宋·苏轼:“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宋·陆游:“世事本来谁得鹿? 人生何处不亡羊?”
【鹿梦】 宋·辛弃疾:“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
【蕉梦】 宋·张炎:“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蕉鹿】 宋·陆游:“灵府长优闲,蕉鹿乌能感。”清·丘逢甲:“荣枯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分鹿梦】 宋·黄庭坚:“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梦蕉鹿】 清·缪慧远:“苍茫梦里询蕉鹿,浮拍池中把酒螯。”
【鹿蕉讼】 明·汤显祖:“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
【鹿覆蕉】 宋·苏轼:“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蕉中梦】 清·钱谦益:“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蕉中鹿】 宋·王安石:“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宋·张孝祥:“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
【蕉中覆】 宋·张炎:“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重来不见花。”
【蕉边梦】 清·王夫之:“蕉边梦亦争秦鹿,槐下魂犹嗾晋獒。”
【蕉鹿梦】 宋·辛弃疾:“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清·侯铨:“得失已空蕉鹿梦,浮沉聊结鹭鸥盟。”
【蕉隍讼】 清·钱谦益:“莫辨蕉隍讼,何因鼠穴车。”
【藏蕉梦】 清·黄遵宪:“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士师分鹿】 宋·陆游:“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分鹿覆蕉】 清·钱谦益:“且将分鹿付覆蕉,莫以亡羊笑博簺。”
【寻蕉覆鹿】 宋·张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梦中案鹿】 清·钱谦益:“壁上画龙成底事,梦中案鹿竟谁冤。”
【梦中蕉鹿】 清·黄景仁:“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
【梦里士师】 清·钱谦益:“梦里士师多讼狱,醉中国士少崩骞。”
【惊心蕉鹿】 清·汪文桂:“惊心蕉鹿追宵梦,款语沧桑坐石矶。”
【覆鹿蕉讼】 清·钱谦益:“覆鹿蕉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蕉鹿梦

蕉鹿梦

❶车任远作。《四梦记》之一种。未见著录,今无传本。题材当与郑祖法同名杂剧相似。
❷郑祖法(蘧然子)作。有《盛明杂剧》二集本。此剧本事出《列子》,写樵夫乌有辰在山中猎得一鹿,用蕉叶覆盖藏于沟中,俄而忘却藏鹿地点,遍寻不得,自以为在梦中杀鹿。渔人魏无虞无意中发现藏鹿,遂带回家中。乌有辰梦见魏无虞取鹿情事,照梦中路径寻到魏家,果然见鹿,于是引起纷争。后经国相点明“世事原是梦,人生太认真”。剧本宣扬了人生如梦,名利皆虚幻的思想。

☚ 南柯梦   福先碑 ☛

蕉鹿梦

典源出处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 (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 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 (一作认) 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释义用法 郑国有个打柴的人,途遇惊鹿,将它打死后藏在坑中,又盖上柴草。自己以后又忘记,以为是做梦,道上讲给别人听。 有人听到了,根据他讲的寻到死鹿弄回家中。打柴人夜里又梦见藏鹿之处,及取鹿之人,第二天早晨寻到此人,二人争鹿,至士师 (法官) 处诉讼,士师认为梦之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分开。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以为难辨真伪,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后以此典形容真伪杂陈,迷离虚幻,得失无常。

用典形式

【梦鹿】 宋·黄庭坚:“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清·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得鹿】 宋·苏轼:“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宋·陆游:“世事本来谁得鹿? 人生何处不亡羊?”

【鹿梦】 宋·辛弃疾:“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

【蕉梦】 宋·张炎:“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蕉鹿】 宋·陆游:“灵府长优闲,蕉鹿乌能感。”清·丘逢甲:“荣枯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分鹿梦】 宋·黄庭坚:“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梦蕉鹿】 清·缪慧远:“苍茫梦里询蕉鹿,浮拍池中把酒螯。”

【鹿蕉讼】 明·汤显祖:“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

【鹿覆蕉】 宋·苏轼:“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蕉中梦】 清·钱谦益:“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蕉中鹿】 宋·王安石:“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宋·张孝祥:“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

【蕉中覆】 宋·张炎:“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重来不见花。”

【蕉边梦】 清·王夫之:“蕉边梦亦争秦鹿,槐下魂犹嗾晋獒。”

【蕉鹿梦】 宋·辛弃疾:“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清·侯铨:“得失已空蕉鹿梦,浮沉聊结鹭鸥盟。”

【蕉隍讼】 清·钱谦益:“莫辨蕉隍讼,何因鼠穴车。”

【藏蕉梦】 清·黄遵宪:“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士师分鹿】 宋·陆游:“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分鹿覆蕉】 清·钱谦益:“且将分鹿付覆蕉,莫以亡羊笑博簺。”

【寻蕉覆鹿】 宋·张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梦中案鹿】 清·钱谦益:“壁上画龙成底事,梦中案鹿竟谁冤。”

【梦中蕉鹿】 清·黄景仁:“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

【梦里士师】 清·钱谦益:“梦里士师多讼狱,醉中国士少崩骞。”

【惊心蕉鹿】 清·汪文桂:“惊心蕉鹿追宵梦,款语沧桑坐石矶。”

【覆鹿蕉讼】 清·钱谦益:“覆鹿蕉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古代剧曲之《蕉鹿梦》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蕉鹿梦

 【水底鱼儿】 (丑上) 梦觉相寻,纷纷役此心。何如无梦,得失总无凭。
 【苦歧婆】 (丑)终朝寻趁,狐疑自哂,咋宵谛审,梦魂堪讯,怆惶欲攫市中金,且辨楼成蜃。
 (丑见鹿,背云) 这人是本分的,且待我诈他一诈。(回云) 我有两个鹿,怎么只是一个了? (生) 为何有两个? (丑) 我梦中打一个,是昨日寻不着的; 昨日真打这一个,是夜来梦见的,岂不是两个么?(生) 你这个人真是做梦。打时节是真,忘记了是梦,总是这个鹿,怎的赖我两个?(丑)倒说我是做梦。若不是梦中打一个,我昨日不该做梦,若不是真打一个,你昨日不该拿回。定要还我两个才罢。(生怒介) 你昨日问我世界,已认得我了,假托做梦来欺赖我,这鹿是我自打的,你自去寻那梦中打的。
 【水底鱼儿】 (生应上)得鹿何心,归来恐未真。缘知梦里,觉后费追寻。
 【大迓鼓】 (生)无端起祸因,把梦熊为衅,封豕相侵。自古道:昼之所为,夜之所梦。你昨日已自要赖我了。你凭将刍狗虚来窘,岂料冰狐实可嗔。我自渔人,你自樵人,有甚干涉。我自临渊,汝还负薪。
 【前腔】(丑)须当辨假真,把狙公且禁,狼子还驯。自古道:赤脚的赶鹿,着靴的吃肉,你也只是个钓鱼的么,你羊裘漫自夸鱼乐,狸德从知有兽心。只有樵夫打得鹿,不信你渔翁去拿得鹿,少不得官府也是明白的。你自探渊,咱须采薪。

 《蕉鹿梦》 本事出于 《列子·周穆王》。剧写樵夫乌有辰连绵雨后上山砍柴,偶得一鹿,藏之干水池中,并覆之蕉叶以防人见。后来他忘其所在,疑为梦境,归途中曾向渔人魏无虞打听并诉说梦中所见之事。魏无虞舍舟登岸,发现死鹿,载回家中,并向妻子诉说了樵夫做梦打鹿、自己捡到真鹿的事情。乌有辰失鹿回家,夜来又梦见藏鹿之处,并见到渔人魏无虞将鹿拿去。次日乌有辰寻路讨鹿,来到东村魏无虞家。为人本分的魏无虞见乌有辰言之凿凿,答应还鹿。不想乌有辰却陡起贪诈之心,讹诈索要两头鹿。两人争执不休,闹到衙门。经士师、国相评判,认为 “世事原如梦,人生太认真”,最终将鹿中分二人。这个真幻错杂、扑朔迷离的故事,主要通过真似梦、梦幻真的情节,通过梦幻感悟的结局,寓意人间世事的颠倒虚实,以点醒世间贪恋财货、尚气角力者。


 樵夫乌有辰 (丑扮) 得鹿如梦,寻鹿如醒,这得失蹊跷搅扰得他心绪不宁。为了这偶然得来之物,他思前想后、狐疑自忖: 难道得财心切,偏巧生幻? 难道横财招惹,原是空虚?他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得鹿似梦非真、失鹿似真非梦。正当他四处寻觅,来到东村口时,却发现所见屋宇正如梦中布置,甚是诧异。征询魏无虞 (生扮),方知昨日非梦,的的确确掳得一头鹿。索要回来也就了了,可乌有辰却贪欲障眼,耍起无赖,惹得魏无虞怒从心起,心有不甘。于是魏无虞毫不客气地责备起樵夫乌有辰对自己的栽赃来。飞熊入梦,典出 《史记·齐太公世家》,是说周文王卜遇吕尚事,本来指的是帝王将得贤臣辅佐的征兆。这里用来形容乌有辰的“得鹿忘义”、反将梦鹿作为挑衅的理由。封豕,本义是大猪,喻指贪婪横暴的家伙,这里借以形容强横贪婪的乌有辰对自己的侵害。刍狗,一向被视为轻贱无用之物,借以指那只死鹿。渔翁魏无虞以刍狗虚妄指责樵夫乌有辰搬弄抵赖,实在不知尴尬羞耻,又表白自己如冰壶自洁,哪能遭此平白枉诬,今后我钓我的鱼,你砍你的柴,再无干系。而乌有辰见他连先前那头鹿也不还了,自己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真是气急败坏,指鼻子骂脸对魏无虞进行攻讦,还摆出一副决不善罢甘休的样子,要让官府辨明真假。狙公,本意是指那个朝三暮四的养猴人,这里比喻魏无虞赖鹿不还的反复无常。他还讽刺魏无虞,既然拿起了羊皮袄,就不要再假托清高,侈谈什么观鱼之乐?狐狸从来贪婪狡诈、冰狐哪能自守清白。你打你的鱼,我砍我的柴,打渔的怎可能猎到鹿,这样的事,官府也会搞明白的。因失鹿的不忿,乌有辰甚至忘了自己因贪念财欲而起的骗诈行径,一定要到士师那里讨个说法,教训一下这个他认为夺鹿赖鹿、贪馋刁蛮的人。
 做为一部寓言剧,通过渔樵之间的互相攻讦,把原来没有多少意趣的争鹿事件敷衍得有声有色、耐人寻味。两个人物,渔翁魏无虞和樵夫乌有辰真假依倚、善恶交织的心理,也刻画得切实逼真、出神入化。这一场红尘纠纷,让局中人暴露了本性、揭示了人在贪欲妄念支配下扭曲的灵魂; 这一场真幻风波,让局外人终于悟出了真谛,启发世俗之人于热闹处淡漠世心、莫争蜗角之利,真正收到了以事娱人、以理悟人、以趣化人的效果。吕天成 《曲品》 说 “蕉鹿梦,甚有奇幻意,可喜。”明林宗氏眉批也说: “人能于梦晓梦,而不能于梦晓觉,是故终身游于大梦而不知觉也。于梦晓梦者,其唯至人乎?请以问之泠然御风者” (《盛明杂剧》),都道出了此剧借幻求真而感悟人生的道理。
蕉鹿梦

蕉鹿梦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后以此典形容世间事物真伪杂陈,迷离难辨,得失无常。王迈《贺新郎·丁未守邵武》:“底事来寻蕉鹿梦,赢得干忙似箭。”

☚ 蕉间得鹿   蕉梦 ☛

蕉鹿梦

借指虚幻的世事。宋辛弃疾《水调歌之·呈南涧》词: “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列子·周穆王》: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 ‘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 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 室人曰:‘若将是鹿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夫曰: ‘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 ‘若初得真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 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 访之国相。国相曰: ‘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 御(ya): 迎。隍: 干水池。蕉: 同 “樵” 。士师: 司法之官。仞: 通 “认” 。觉: 醒。相传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了一只鹿,藏在干水沟里,用蕉叶盖住。后樵夫忘记所藏的地方,以为自己在做梦。有人听到这件事,便按他所说的线索找着了死鹿。二人曾为此打了一场官司。

蕉鹿梦

指春秋时郑国樵夫得鹿、失鹿,并引起争讼的故事。借喻人世真假杂陈,得失无常,以及糊里糊涂,有如做梦的状况。《列子·周穆王》载,春秋时郑国一个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把它藏在无水的濠里,盖上芭蕉叶,但不久,记不得所藏的地方。于是他以为是一场梦。故事中樵夫,得鹿的人,及至郑君等,不是把真实的事当成梦,便是把梦当成真实的事。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三《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金段成已《张信夫梦庵》:“世味迷人人不知,纷纷蕉鹿竞争为。”明宋濂《宋学士集》十五《崆峒雪樵赋》:“既逍遥而咏归,忘蕉鹿于今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