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蓖麻蚕采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蓖麻蚕采种eri-silkworm eggs production

蓖麻蚕生产的技术措施之一。包括种茧收购、茧质调查、种茧保护、羽化、交配、产卵、卵面消毒以及包装、发种和运输等技术环节。
种茧收购 普通种生产,一般采用蚕种场养蚕生产蚕种和收购蚕农饲养原蚕的种茧生产蚕种两种方式。在收购种茧前,依据生产任务所需要的房屋(种茧保护室、交配室、产卵室、镜检室、消毒室以及蚕种保护室)、用具、药品等均应安排落实;对饲养每盒原蚕的收茧量、茧层率、死笼率等进行调查,作为种茧能否收购的依据,按质分级评价。收购种茧时经过初选过称,并注明种茧等级、上蔟日期。为了防止种茧发热,影响蛹体健康,种茧收购后,要及时铺开。
茧质调查 原种、原原种生产,要求在蚕种场、站内自行饲养原蚕。在采茧后,按各级蚕种的不同规格,进行茧质调查然后根据原种、原原种品质标准(见下表),按个体选择良茧。根据原原种采用异蛾区互交,原种采用异品系间互交,普通种则采用异品种间杂交的原则,对各级种茧鉴别雌雄。鉴别后的蛹体仍放入原茧壳内保护。

原种、原原种品质标准表


种级 项目原原种原 种
5龄蚕病死亡率(%)
死笼茧率(%)
全茧重(克)
茧层重(克)
茧层率(%)
单位收茧量(公斤/蛾区)
羽化率(%)
母蛾微粒子病率(%)
采种量
1.0
1.0
3.0以上
0.55
14.0
0.5
90以上
0
每蛾区选留
50蛾采种
3.0
4.0
3.0
0.45
13.0
0.65
90
0.1
每克蚁蚕
采种5盒

资料来源:选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蓖麻蚕桑蚕良种繁育检验制度》
种茧保护 种茧保护期间,保护室内的温度,以21~28℃、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为了便于掌握采种日期和早日与用种单位联系。必须经常观察蛹体发育。在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75~80%的情况下,从上蔟到化蛾约20天;即上蔟后第3天吐丝完毕,第5天化蛹,第12天复眼着色,第17天翅膀呈现块状黑斑,蛹翅开始变软,第19天见苗蛾,第20天盛羽化。种茧保护方式可分为串茧保护和铺茧保护两种
串茧保护 种茧用针线穿过茧腹一侧外层的茧绵,第二颗茧在第一颗的相对侧面穿过。为了防止茧子受挤压,每穿五、六个茧回穿一针,每串种茧长1.4
米左右,在线上扣一木片或竹篾,悬挂于竹杆上。两串茧之间相隔8~10厘米,离地面50厘米左右,同时要分别注明茧串的品种名称,上蔟批次及日期。
铺茧保护 把种茧在蚕匾或席子上铺1~2层。平面羽化铺茧器或在平面羽化铺茧器(见图)上平铺一层保护,节省穿茧劳力。


羽化产卵 蓖麻蚕出蛾时间,大多数集中在上午5~7时。蚕蛾白天活动很少,傍晚即飞翔寻偶交配。因此捉蛾可在每天下午3~4时进行。如盛发蛾,则增加早晨6~7时捉蛾一次。交配时间12~16小时,夏秋季温度较高,一般只要交配7~8小时后,即可拆对产卵。交配室中应保持空气流通。
捉蛾 捉蛾时,先将长133厘米,宽55厘米的交配网铺在下层平面羽化器上,便将上层平面羽化器底部的蚕蛾捉上交配网。
挂网 每张交配网放满蚕蛾后,再挂在竹杆上,网与网之间相隔16厘米,以便雌雄蛾傍晚时交配。
整对 蚕蛾于傍晚交配,当晚8时就可以进行整对,将未交配的雌雄蛾捉出,放于另一交配网上让其再交。晚上10时左右要巡视一次,把早散对的雌雄蛾取出,第二天再交。一般蚕蛾于傍晚交配,第二天上午拆对,温度低时可延至下午拆对。网上产有蚕卵要随手剥下,雄蛾放于15~20℃温度下控制一天后,能提高交配能力。
选蛾 在捉蛾与拆对时,要结合选蛾,把卷翅,腹部环节有黑点、腹部无伸缩力,鳞毛脱落和不活泼的蚕蛾除去,留下健壮的作为种蛾。
产卵 产卵室最好和交配发蛾室分开。产卵环境要求温度保持25℃左右,湿度80%。产卵时间一般在傍晚开始,晚上8~9时最盛,以后渐少,白天一般不产卵,第二天晚上继续产。生产上一般采用产两天卵,每天产的卵分别收集、分别保护。一只母蛾两天内平均可产卵300粒左右,第一天可产下85%,第三天后产的卵日益减少,不受精卵较多。
采用拆对后剪翅产卵法,剪翅后的母蛾 (把翅膀剪去4/5,只留基部),使其充分排尿后送产卵室,普通种产卵即将蛾子放在白布或纱布上,保持偏暗环境。第二天换一次产卵布。采用压翅产卵法,将已拆对的雌蛾,双翅重叠,用一活动木条压住蛾翅,固定在板上产卵。每行木条底部预先涂上石蜡,以便于收卵。蓖麻蚕蛾喜欢在垂直面产卵,卵块整齐清洁,卵量集中,产下的卵块呈燕窝状。原原种及原种每行可压母蛾10~12只,母蛾之间相距3厘米左右; 普通种每行可压母蛾28~30只,一个压翅产卵器可压蛾780~1000只。
收蛾 收蛾时间,随种级不同而有差异。原原种只收第一天产的卵,收蛾在第二天进行,其他种级(原种和普通种) 在第三天收蛾。收蛾时按产卵区的顺序收,收下的母蛾装入同号蛾袋内。原原种、原种母蛾全部装袋,普通种母蛾只装10%。蛾袋上标明蚕品种名、种级、区号、产卵日期等。烘蛾后送检毒室镜检。
收卵 经镜检后,先淘汰有微粒子病的蛾区卵块,同时选除不良卵区,如卵色不正,卵量极少,卵形不正等。然后收下合格区卵,收下的卵块要薄薄平铺在蚕箔内,不要堆积,以免影响胚子发育。原原种、原种以单蛾分别收卵。
卵面消毒及包装 卵面消毒在产卵后3~5天进行。采用2%甲醛溶液,液温要求20~27℃,把药液分成两盆。用纱布把蚕卵包好,原原种单蛾包,原种5蛾包,普通种200~300克卵盒包。标明蚕品种及产卵日期。消毒时,先把卵放入清水中轻轻揉搓,使卵粒散开,去掉鳞毛及蛾尿等,滤干后放入第一盆药液中揉洗10分钟,取出再浸入第二盆药液中10分钟,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送晾种室薄摊阴干。药液量应相当于每批浸入卵量的4~5倍,第一盆药液洗过3~4次后应倒掉重配,将第二盆药液升为第一盆用。蚕卵经消毒阴干后包装。原原种作为母种之用的进行单蛾包装,作原原种用的进行5蛾包装一袋,一般用轻磅牛皮纸,打上透气小孔,每袋注明蚕品种、种级、产卵日期、卵量及采种单位等。原种及普通种以盒为单位,每盒卵量20克。如用纸袋,每袋装蚕卵10克,孵化后约5000条蚕。卵袋上标明品种、产卵日期、卵量、预计孵化日期和采种单位名称。
发种及运输 发种时,最好同一个品种,同一产卵日期发在同一地区饲养,做到有计划供应蚕种。蚕种消毒一天后即可装盒待运。运输时包装用具一般用竹或木制成箩筐或木条箱,要求能够透气,易于保温、保湿。放种时盒与盒之间用鲜竹叶、湿稻草、蕉茎或其他无气味的树叶衬垫及放置容器内四周。蚕种以在早晨或傍晚运送为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