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蓖麻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一二年生 > 𦱔蔴 > 蓖蔴子
蓖蔴子  bìmázǐ

“𦱔蔴”之别名。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蓖麻子
蓖麻子  bìmázǐ

亦作“𦱔麻子”,亦稱“𦱔麻仁”。大戟科植物蓖麻的乾種實。扁卵形,較小的一端有臍點,外皮平滑,有淡紅棕色相間的斑紋,質硬。主治癰瘡腫毒,瘰癧,因有毒性,多外用。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蓖麻子》:“凡使蓖麻子,勿用黑天赤利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𦱔麻》;“取𦱔麻油法:用𦱔麻仁五升,搗爛,以水一斗煮之……不得食炒豆,犯之必脹死。”參閲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草部·𦱔麻子》。

蓖麻子

药名。出《新修本草》。又名八麻子、金豆、天麻子果。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communis L.的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甘、辛,平。有毒。入大肠、肺经。消肿,排脓,拔毒,通便。
❶治痈疽肿毒未溃,瘰疬,疥癞,竹、木刺及金属入肉,捣敷;面神经麻痹,捣敷患侧;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捣敷百会穴;难产,胎盘不下,捣敷涌泉穴。
❷治肠内积滞,水肿腹满便秘。炒食:二、三粒至十几粒。本品不可生食。中毒时先出现咽喉灼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尿或血尿,痉挛,最后血压下降,休克,呼吸停止而死亡。孕妇及大便泄泻者忌服。本品含三种蓖麻毒蛋白:蓖麻毒蛋白-D、酸性蓖麻毒蛋白和碱性蓖麻毒蛋白。还含蓖麻碱、蓖麻油。蓖麻油在肠内水解释出蓖麻油酸,刺激小肠蠕动而通便。蓖麻毒蛋白7mg或蓖麻碱0.16g可使成人中毒死亡,儿童口服生蓖麻子5~6粒,成人20粒即可致死。加热后毒性物质即被破坏。蓖麻毒蛋白对接种艾氏腹水癌小鼠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蓖麻子bì má zǐ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蓖麻(48)。药名。
【基原】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
【别名】萆麻子(《雷公炮制论》),蓖麻仁(《圣济总汇》),大麻子(《中国药植志》),红大麻子(《药材学》)。
【性味】甘辛,平,有毒。
❶《唐本草》:“甘辛,平,有小毒。”
❷《玉楸药解》:“味苦,气平。”
【归经】入大肠、肺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大肠二经。”
❷《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❸《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太阳经。”
【功用主治】消肿拔毒,泻下通滞。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
❶《唐本草》:“主水症。”
❷《日华子本草》:“治水肿腹满,研细水服;创痍疥籁,亦可研敷。”
❸《本草衍义补遗》:“能出有形质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者用之。”
❹《本草纲目》:“主偏风不遂,失音口噤。头风耳聋,舌胀,喉痹,齁喘,脚气毒肿,丹瘤,汤火伤,针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肠挺出,开通关闭经络,能止诸痛,消肿追脓拔毒。”
【用量用法】外用:捣敷或调敷。内服:入丸剂、生研或炒食。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蓖麻油)40%~50%,油饼含蓖麻碱(Ricinine)、蓖麻毒素(蓖麻毒蛋白,Ricin)、毒性蛋白质约26%。尚含解脂酶(Iipase)等。蓖麻油的主要组成为顺蓖麻酸(Ricinoleic acid)、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羟基硬脂酸、三蓖麻酸脂、二蓖麻酸脂及非蓖麻酸脂。尚含钙、铁、硅等微量元素。
【药理】
❶抗癌:蓖麻种子油对小鼠S180实体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ARS腹水癌的抑制作用亦十分强烈。有64%的小鼠腹水癌被完全治愈。蓖麻毒蛋白对小鼠艾氏腹水癌、腹水肝癌、宫颈癌ū4、肉瘤S180及白血病等动物移植性肿瘤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❷致泻:蓖麻油本身无致泄作用,但其内服后分解成的蓖麻油酸在肠内皂化成蓖麻油酸钠,可刺激小肠引起下泻,其导泻作用不伴有肠绞痛,为一相当安全的泻药。
❸免疫反应:蓖麻毒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过敏反应,还可使体内非特异抗体升高。蓖麻毒蛋白能产生细胞毒作用,能抑制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功能的细胞。蓖麻毒素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蓖麻血凝素还能够沉淀免疫球蛋白。
❹升温:蓖麻毒素对多种实验动物都有升温作用,升温高而持久。因为致热成分本身是一个很强的热原物质。
❺其他:蓖麻子中的蓖麻毒素(凝集素)在体外可与血球起凝集作用。
❻毒性:蓖麻子中的蓖麻毒素7~30mg或蓖麻碱0.16g服后,即可使成人中毒死亡。儿童口服生蓖麻子2~7粒,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成人服20粒可致死。上二种毒性成分,经加热处理后可以破坏。本品外用无明显毒性。蓖麻毒蛋白引起大鼠急性中毒,主要是对肝、肾的损害,使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蓖麻毒素中毒潜伏期长,多在食后18~24小时发病,短则3小时,长则96小时才发病。中毒后可见多系统损害,首先是消化系统,感觉咽喉灼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吐泻剧烈、频繁,便水、黏液便,或血性便,甚至脱水、酸中毒。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剧烈、发热、痉挛、身体麻木、嗜睡,以及出现黄疸、尿少、血尿、白细胞减少、凝血,最后血压下降、休克、呼吸停止而死亡。

蓖麻子bìmázǐ

中药名。出《新修本草》。别名大麻子、天麻子果。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 的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甘、辛, 平, 有毒。入大肠、肺经。消肿拔毒, 润肠通便。治痈疽肿毒未溃, 瘰疬, 竹、木刺、金属入肉, 捣敷; 治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 捣敷百会穴; 治难产、胎盘不下, 捣敷涌泉穴。治肠内积滞, 腹满便秘。炒熟食3 ~5 枚。中毒先出现咽喉灼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继而无尿或血尿, 痉挛; 最后血压下降, 休克, 呼吸停止而死亡。孕妇忌服。种子含蓖麻毒蛋白、蓖麻碱。蓖麻油在肠内水解出蓖麻油酸, 刺激小肠蠕动而通便。蓖麻毒蛋白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蓖麻毒蛋白7 毫克或蓖麻碱0. 16 克可使成人中毒死亡, 儿童口服生蓖麻子5 ~6 粒、成人服20 粒即可致死。加热后毒物即被破坏。蓖麻毒蛋白对接种艾氏腹水癌小鼠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蓖麻子

蓖麻子

蓖麻子,又名大麻子、红大麻子、金豆。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原名萆麻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communis L.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本品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入肝、脾、大肠经。功能消肿拔毒,泻下通滞。主治痈疽肿毒、疔疮、瘰疬及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胞衣不下、面神经麻痹等证,都作外用; 内服可治水肿腹满,大便燥结。治疗疔疮脓肿,可用本品去壳,和少量食盐捣匀敷患处。《疡医大全》有千捶膏,系以本品配松香、巴豆、乳香、没药、铜绿等捶捣而成的药膏,用以摊贴患处,可治痈疽疔疮初起、瘰疬、热疖,以及臁疮久不收口等证; 治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用本品捣烂,敷头顶百会穴。治面神经麻痹,可捣烂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部,外加纱布固定。《妇人良方》治口眼斜,则用本品研作饼,贴手心中。若用于水肿腹满及大便秘结,必需用本品炒熟后捣碎才能内服。炒熟研末服,1.5~5g。孕妇及便滑者忌服。
本品有毒,加热后毒质即破坏。如误服生蓖麻子中毒,轻症可催吐,洗胃,导泻,服小苏打,输液,重症需输血,皮下注射抗蓖麻毒血清及对症治疗等抢救措施。实验研究: 蓖麻种子含脂肪油(蓖麻油)40~50%,蛋白质26%。又含蓖麻毒蛋白、蓖麻碱、脂肪酶等。蓖麻毒蛋白有三种,即蓖麻毒蛋白 -D、酸性蓖麻毒蛋白和碱性蓖麻毒蛋白。蓖麻油含脂肪酸及其甘油酯。脂肪酸组成为顺蓖麻酸约89%,其他有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羟基硬脂酸、异蓖麻油酸。甘油脂的组成为三蓖麻酸酯68.2%、二蓖麻酸酯28.0%、一蓖麻酸酯2.9%及非蓖麻酸酯0.9%。又含极微量细胞色素丙,多量的钙、铁、硅,中等量的铝、铜、镁和少量的锰、钛、镍、锌等。蓖麻油为刺激性油类泻药,其本身並无致泻作用,它在十二指肠内分解出蓖麻油酸钠,对小肠有刺激作用,从而引起排便。服药2~6小时后排出半流质大便。蓖麻油本身刺激性小,可作为皮肤滑润剂。蓖麻毒蛋白有剧毒。4~7岁小儿服蓖麻子2~7粒,可引起中毒、甚者致死。成人20粒可致死。中毒的症状有头痛、胃肠炎、体温上升、白细胞增多、血象左移、无尿、黄疸、冷汗、频发痉挛、心血管虚脱,中毒之发生需有一较长的潜伏期,炒熟后因蓖麻毒蛋白被破坏,可不致中毒。蓖麻毒蛋白可强烈抑制各种癌细胞的蛋白合成,导致癌细胞死亡,临床上有制成冷霜或软膏,涂于患处,治头颈部肿瘤或宫颈癌者。蓖麻毒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种植蓖麻的农民,体内可产生蓖麻毒蛋白抗体。蓖麻碱亦有剧毒但较蓖麻毒蛋白小(致死量160mg,约为蓖麻毒蛋白的1/23)。

☚ 蛇床子   蓖麻叶 ☛

蓖麻子

蓖麻子

蒙古名阿拉格—麻吉,丹日哈。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除去果壳,收集种子。
本品味甘,辛;性锐,平,有毒。功能消肿,拔毒,泻下,通滞。功能为巴达干病,消肿。用于:巴达干病、痞病、浮肿、水臌、虫病,配制十味舵手丸用。心热盛则加白檀香,沉香,广枣;肝火盛则加红花,五灵脂,瞿麦; 胃巴达干病加光明盐,荜拨,青木香;希拉病加波棱瓜子,獐牙菜,印度连翘或连翘等。外用适量,捣碎敷于患处。年老体弱者和孕妇忌用。

☚ 瑞香狼毒   巴豆 ☛

蓖麻子

蓖麻子

蓖麻子,维吾尔药物名衣乃克 皮提 欧如合、阿比地米力克 欧如合,别名吐胡米 比旦吉尔。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成熟种子。原植物我国各省区广泛栽培,国外栽培于非洲各国及印度等地。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8cm,宽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与黑褐色或黄棕色相间的花斑纹。一面较平,一面隆起,较平的一面有1条隆起的种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浅棕色突起的种阜。种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叶2,菲薄,无臭,味微苦辛。以粒大、饱满、赤褐色为佳。
本品性三级干热,味甘、辛。功能生干生热,清除寒性异常体液(黏液质或黑胆质),软筋松肌,散气止痛,通利大便,燥湿利尿,开通血脉,抗孕等。主治黏液质和黑胆质性疾病,如面瘫、瘫痪、关节炎及寒性咳喘、头痛,肠源性腹痛、便秘、腹水、脑溢血等。
❶仁10粒研碎配蜂蜜服用清除黏液质、催吐。
❷研糊状外敷可除疣、去黑斑,消黏液质性重度炎肿,镇痛、手与足尖疼痛、关节疼痛等。
❸调醋外敷消乳腺炎,治猩红热。
❹将蓖麻油40g盛于铜器皿中,紧封其口,油热后加0.2g樟脑,再将口封紧,待樟脑溶化后将铜器离火,冷却后备用。大便后洗净肛门擦干涂此油可根除痔,该油使用前需加温。
❺配蛇蜕、芥子外用治硬皮症、脱皮、癣、黑斑。
❻配芥子外用治麻风。
内服1—2 g,外用适量。本品有小毒,服用过量可减低消化功能,并引起心烦、恶心、呕吐,矫正药为西黄耆胶、乳香、藿香配。若本品缺货,可代用十分之一量的巴豆;若缺本品油剂,可代用莱菔子油。本品可入丸剂、蜜膏、软膏、油剂、敷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种子含脂肪油40%—50%,亚油酸含蓖麻碱,种皮含量较多约0.15%,此外含有芹菜苷元(apigenin)、绿原酸(chiorogemic acid)、芦丁(ru-tin)、挥发油、氨基酸及糖。灰分含有元素Ca、Fe、Si、Al、Cu、Mg及少量的Mu、Li、Ni、Zn。
蓖麻油本身并无致泻作用,在十二指肠内受脂肪分解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钠与甘油蓖麻油酸钠对小肠有刺激性,引起肠蠕动增加,小肠内容物急速向结肠推进,在服药后2—6小时,排出煳状质粪便,排便后可有暂时的便秘;加大剂量不能增强效力,未水解部分很快排泄到大肠,蓖麻油酸吸收后,与其他脂肪酸一样在体内代谢分解,因此,蓖麻油作为泻剂是比较安全的,由于味道不好,可以制成乳剂内服,蓖麻油能阻碍山道年的吸收,并非由于腹泻引起。

☚ 芦荟   红花子 ☛
000250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