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蓑衣渡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蓑衣渡之战清代太平天国军在广西蓑衣渡对清军的作战。清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太平军自桂林撤围后,向湖南进军,接连攻破兴安和广西、湖南两省交通孔道全州,分水陆两路沿湘江北进。清湖南永州(今零陵)知州江忠源为扼阻太平军北上,在渡口以北3里的水塘湾江中竖木栅,构筑木堰,堵塞河道,以楚勇千余在西岸设伏,并飞函尾追太平军的清军总兵和春在东岸阻击。水路太平军进至蓑衣渡时遭到江忠源部清军伏击,船队受阻,不少船只被击沉。因清总兵和春未派兵赶到蓑衣渡东岸,太平军才得以弃船登岸。陆路太平军亦于西岸遇伏,边战边夺舟东渡。太平军在蓑衣渡附近激战两昼夜才打退清军进攻。由于太平军辎重尽失,官兵伤亡较多,原拟沿湘江北上直取长沙的计划受挫,只好东渡湘江,从陆路攻湖南。 蓑衣渡之战 蓑衣渡之战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十六日,太平军攻克全州之后,兵分水陆两路,沿湘江向湘南道州进发。十八日至蓑衣渡,被湖南清将江忠源设伏拦截。太平军载满辎重的二百余船过蓑衣渡达水塘湾时,埋伏于西岸的清军发炮轰击船队,太平军将船只排列成浮桥登岸,与陆行部队汇合,安营设炮,与清军展开激战,太平军伤亡惨重,南王冯云山因旧伤复发牺牲。二十日,在打退清军的进攻后,太平军集合于蓑衣渡村,巧设疑兵,并放弃水路,由陆路折向东南的湖南道州进军,摆脱清军的追堵。 ☚ 围攻桂林之战 西林教案 ☛ 蓑衣渡之战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六日,太平军抵全州城外,南王冯云山中炮受伤。十六日,攻克全州。十八日,分水陆两路北进,在距全州十余里的蓑衣渡附近遇伏(一作二十三日),太平军遭受袭击,损失严重。洪秀全等指挥太平军弃船登陆,经两昼夜激战,打退敌人。冯云山伤势恶化,不幸牺牲。太平军因水路受阻,乃改变水陆并进直取长沙的计划, 自永州(今零陵)南折,直取道州(今道县),扩军再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