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其他 > 蒲黄 蒲黄 púhuáng 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花粉。鮮黄色,質輕,遇風易飛揚,入水則飄浮。主治經閉腹痛,跌撲損傷,吐血,衄血。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蒲黄》:“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香蒲》:“花上黄粉名蒲黄。” 蒲黄pollen typhae活血祛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蒲棒花粉。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生用或炒炭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甘,平。入肝、心经。功能活血祛瘀,止血收敛。主治:❶牛暑渴晕闷,与炙甘草、黄芩、天竺黄、焦栀子、芒硝等配伍,如止渴解热汤(《元亨疗马集》)。 ❷马尿血,蒲黄炭配炒前仁、瞿麦、当归、黄芩炭、花粉、大黄等如蒲黄散。 ❸产后瘀阻腹痛,与五灵脂配伍,如失笑散。牛、马15~30克;猪、羊6~12克。研末冲服或煎服。孕畜慎服。本品含黄酮甙(甙元为异鼠李素)、β-谷甾醇、脂肪油等。香蒲还含α-香蒲甾醇(α-typhasterol)。煎剂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水或醇浸液可使兔凝血时间缩短。煎剂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的疗效。 蒲黄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蒲棒花粉、蒲草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或宽叶香蒲T.latifolia L.等的花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甘,平。入肝、心经。活血祛瘀,止血,收敛。 ❶治瘀血阻滞,心腹刺痛,经闭腹痛,痛经,产后瘀滞作痛,跌打瘀痛,疮疖肿毒,小便不利。 ❷炒黑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带下。煎服:4.5~9g。 ❸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创伤出血,阴囊湿痒。撒患部。现用于治高脂血症、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孕妇慎服。水烛香蒲和宽叶香蒲的花粉均含黄酮苷(苷元为异鼠李素)、β-谷甾醇、脂肪油等。香蒲还含α-香蒲甾醇(α-Typhasterol)。煎剂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水或醇浸液可使兔凝血时间缩短,降低实验动物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缩小实验性心肌梗死范围。并有抗炎、兴奋动物子宫平滑肌等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也有一定疗效。 蒲黄见“宽叶香蒲”。 蒲黄cattail pollen系香蒲科香蒲属植物长苞香蒲或同属其他植物的干燥花粉。内含黄酮甙、脂肪油、β-固甾醇等成分。本品有行血散淤、止血等功能。临床用于治疗:血淤经闭腹痛、产后小腹阵痛;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小儿口舌生疮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配伍,用量3~9g水煎服。 蒲黄pú huáng《本草纲目》草部第19卷蒲黄(112)。药名。 【基原】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及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性味】 甘辛,凉。 ❶《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❷《本经》:“味甘,平。” ❸《本草正》:“味微甘,性味寒。” ❹《本草汇言》:“生性凉,炒味涩。” ❹《要药分剂》:“味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心经。 ❶《本草纲目》:“手、足厥阴血分。” ❷《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太阴,足阳明、厥阴。” ❸《药品化义》:“入脾经。”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痛,跌扑血闷,疮疥肿毒;炒黑止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留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 ❶《本经》:“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淤血,久服轻身益力气,延年神仙。” ❷《日华子本草》:“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胎,血运血鯮,儿枕急痛,颠仆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 ❸《本草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❹《本草经疏》:“治鯮结,五劳七伤,停积淤血,胸前痛即发吐衄。” ❺《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 ❻《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止,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蒲黄púhuáng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香蒲科植物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 或宽叶香蒲T. latifolia L. 等的花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甘, 平。入肝、心经。活血祛瘀, 止血。治瘀血阻滞, 心腹刺痛, 产后瘀痛, 经闭, 痛经, 跌打损伤, 疮疖肿毒。传统用法炒黑, 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带下, 煎服: 5 ~ 9克。 ❸治重舌、口疮、创伤出血、湿疹, 研末撒布或涂敷。孕妇忌服。宽叶香蒲的花粉含黄酮苷、β - 谷甾醇、脂肪油等。煎剂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水或醇浸液可使兔凝血时间缩短。煎剂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也有一定疗效。异鼠李素能解除小鼠离体肠管的痉挛。 
蒲黄 蒲黄 蒲黄蒲黄,又名蒲厘花粉、蒲花、蒲草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香蒲科植物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宽叶香蒲T. latifolia L. 或东方香蒲T. orientalis presl的花粉。6~7月花开时,剪下蒲棒顶端的雄花序,晒干,碾碎过筛,除去杂质,取得纯花粉,习称“蒲黄。” 蒲黄呈鲜黄色细粉,质轻,易飞扬,手捻之有滑腻感,且易附着于手指上,入水不沉。放大镜下观察,花粉粒呈扁球形颗粒,直径17~29mm,表面有拟网状雕纹。气微,味淡。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等省;此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本品味甘,性平。归肝、心、脾经。功能凉血止血,消瘀,利尿。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产后出血、创伤出血等证。陶弘景谓此药“甚疗血”。如治血热吐血,可配阿胶、生地黄汁,衄血,可配小蓟、元参、青黛; 咯血可配白及、血余炭; 尿血,可配小蓟、茅根; 便血,可配槐花、条芩; 崩漏,可配黄柏、破故纸,凡此皆取其凉血止血之功。如虚寒性失血,而欲用其止血者,则必须配以炮姜、艾叶等温经摄血之品方能奏效。蒲黄配五灵脂,即《和剂局方》失笑散,又能活血散瘀,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疼痛,女子月闭腹痛、痛经以及产后儿枕痛等,近亦用治心绞痛。如用生蒲黄煎浓汁和童便饮,可治跌打损伤、瘀血内停之证。蒲黄兼具利尿通淋作用,如《证治准绳》治血淋之蒲黄散,用蒲黄配合凉血止血之生地黄,利尿通淋之冬葵子,共奏利尿通淋止血之效。外治木舌、重舌等舌胀满口,《外台》、《本事方》均用蒲黄外掺之,若配元明粉则疗效更佳。口疮、皮肤湿疹、耳中出脓诸证,以本品掺患处。疮疡肿毒,蜜调敷之。外伤出血,配乌贼骨粉外敷。煎服,6~10g,纱布包煎。止血宜炒炭用,破血宜生用。孕妇慎服。 实验研究: 水烛的花粉含脂肪油,内有棕榈酸、异鼠李素、α-香蒲甾醇等。 宽叶香蒲花粉含异鼠李素的糖甙,廿五烷,谷甾醇,脂肪油以及葡萄糖、果糖、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曲二糖、黑曲霉糖、麦芽糖、异麦芽糖、蔗糖、松二糖、麦白糖、麦芽三糖、棉子糖。 东方香蒲花粉成分与宽叶香蒲大致相同。 煎剂、酊剂、乙醚浸液对离体及在位动物子宫均表现兴奋作用,剂量增大可呈痉挛性收缩; 也能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性增加,临床上用于产后亦证明有子宫收缩作用。水或醇浸液能使家兔凝血时间缩短;蒲黄提取物能使家兔血小板数目增加,凝血酶元时间缩短。有人认为,其所含的异鼠李素等,是蒲黄缩短凝血时间、呈止血作用的有效成份。蒲黄提取物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麻醉动物血压和减慢心率,此等作用能被阿托品所阻断。还有人证明蒲黄提取物能增加兔心冠脉流量,对狗心(心肺制备)有增强收缩,加快心跳的作用。人口服治疗量的蒲黄,对血压并无影响,蒲黄提取物可使离体兔肠蠕动增强,但可被阿托品所阻断。其中所含之异鼠李素对小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蒲黄对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 茜草 卷柏 ☛
蒲黄 蒲黄本品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n-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香蒲属其它植物的花粉。夏季采上部的雄花序,晒干后碾压,筛取花粉,生用或炒用。 花粉呈鲜黄色的细粉。质轻松,遇风易飞扬;手捻之有光滑感,并粘手。用放大镜观察,显扁圆形颗粒。置水中能漂浮于水面。无臭,无味。 蒲黄为太阴人药。功能为行血祛瘀,止血。主要用于各种出血及血瘀证,也用于各种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痛及产后瘀痛。如《四象新编》三黄散。用本品配麻黄、黄芩、石菖蒲、杏仁各等分,以治血祛瘀止痛,治疗挫闪痛及胸腹痛。常用量5~15g。 ☚ 蛇床子 白蔹 ☛ 00021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