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蒲鞭示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蒲鞭示辱

典源出处 《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东观汉记》曰:“刘宽迁南阳太守,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后汉书 · 刘宽传》: “延熹八年,(宽) 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南史·崔祖思传》:“祖思叔父景真,位平昌太守,有惠政,常悬一蒲鞭而未尝用。”
释义用法 后汉刘宽任地方官时,对下属和百姓宽厚,有人犯了过失,只用蒲做的鞭子来打他,目的不是使其皮肉受苦,而是让其感到羞耻。后以此典称颂官员为政宽宏仁厚,以感化为主。
用典形式
【蒲鞭】 唐·李白:“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宋·苏轼:“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鞭蒲】 明·徐渭:“一钱亦掷水,三尺只鞭蒲。”
【施鞭蒲】 明·高启:“我本野人偶叨禄,向汝未忍施鞭蒲。”
【蒲鞭悬】 清·王士禛:“试吏岳麓下,蒲鞭悬不施。”
【示耻蒲鞭】 唐·白居易:“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
【政成蒲鞭】 宋·陆游:“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钱流仓粟红。”
【蒲岂非鞭】 宋·陆游:“盛怒姑小忍,虽蒲岂非鞭?”
【不施安用蒲】 宋·苏轼:“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蒲正不须鞭】 宋·陆游:“棠宜使可爱,蒲正不须鞭。”

蒲鞭示辱

借指极轻微的刑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两人各怀旧恩,又心服他前知,加意用情, 手腕偷力, 蒲鞭示辱而已。 ”
●《东观汉记·刘宽传》: “刘宽为南阳太守,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 东汉刘宽为官,施行仁政,下属有过,仅以蒲鞭轻责,使下属受过知辱而已。

蒲鞭示辱púbiān-shìrǔ

汉·刘珍等《东观汉记·刘宽传》:“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蒲鞭示辱”表示以柔软的蒲草为鞭,象征性地施以责罚,使犯错者知耻而改过。指为政宽仁。也指用象征性的惩罚以警戒。

蒲鞭示辱pú biān shì rǔ

用蒲草编的鞭子抽打以示羞耻。旧指官吏的宽厚仁慈,以象征性的薄罚为劝诫的手段。也作“蒲鞭之罚”。

蒲鞭示辱púbiān-shìrǔ

〔连动〕 蒲,香蒲。以蒲为鞭,柔软不能伤人。用蒲鞭处罚使人知辱。比喻为官宽厚,政简刑轻。语本《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方荣《苛政与仁政》:“~,温厚仁慈,既与官吏为政方式有关,更是与所处的现实环境有关。”
△ 褒义。多用于官吏为政方面。
【近义】蒲鞭不用。
也作“蒲鞭之罚”、“蒲鞭之政”。

蒲鞭示辱pú biān shì rǔ

蒲鞭:用香蒲草做成的鞭子。旧时官吏有错用蒲鞭打,使其知耻而皮肉不痛。比喻一种宽仁的刑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