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蒲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蒲鞋

蒲鞋

蒲:一种水生植物,茎皮如竹蔑而较软,可以制鞋制席等。蒲鞋即以此为材料,再配以稻草布帛等制作,实是草鞋之一种。明代一度(万历前后)盛行,且以江南松江一带的“宕口蒲”等有名,以陈桥产以及宜兴“史大蒲鞋”为最佳(参见“细结底陈桥鞋儿”)。然此鞋多为服丧或劳苦贫民所穿,如六十七回,陈经济为李瓶儿作“孝子”,穿戴白袍白巾和蒲鞋绒袜;第九十六回陈经济沦入丐帮,内一头目飞天鬼侯林,但见他,“青高装帽子,勒着手帕,倒披紫袄,白布𧜽子,精着两只脚,靸着蒲鞋”。

☚ 𧝟衣   泥金眉子 ☛
蒲鞋6429用蒲草或黄草编制的有鞋帮的草鞋。中原官话。山东郯城〖〗。吴语。上海崇明〖〗、嘉定〖〗。江苏溧水〖〗。没有鞋帮的草鞋。吴语。江苏苏州、常熟、常州。用稻草、芦花等编制成的冬天穿的暖鞋。吴语。上海〖〗。江苏苏州。唐海泉《蒲鞋的回忆》:「西津桥的~,轻巧,结实,暖和,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副业。」湘语。湖南湘乡。萧继宗《湘乡方言・衣饰》:「以蒲织成鞋冬日著之,可以暖足,曰~。其式与鞋同,与草鞋异。」

蒲鞋púxié

也称“蒲履”。用蒲草编制的鞋。相传为秦始皇时代所创,多用于宫女。唐代妇女亦喜着此,晚唐至五代时其制盛行,男女均可着之。宋代以后,妇女因缠足之故,著者乃日益减少,一般多用于男子。明代江南地区流行宕口蒲鞋,选材精良,制作精致,以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一带的“宕口蒲”等有名,以陈桥产“史大蒲鞋”为最佳。贵者价高于丝履。《梁书·张孝秀传》:“孝秀性通率,不好浮华,常冠谷皮巾,蹑蒲履。”唐王睿《炙毂子录》引《实录》语:“靸鞋,舄,三代皆以皮为之……自始皇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鞋。自二世加凤首,尚以蒲为之。西晋永嘉元年,始用黄草为之。宫内妃御皆著之。”宋人《西湖老人繁胜录》:“扇子、蒲鞋、条帚、扫帚、灯心、油盏之类俱备,斋僧数日,满散出山。”《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六回:“旁边闪过一个人来,青高装帽子,勒着手帕,倒披紫袄,白布裢子,精着两条腿,靸着蒲鞋。”《西游记》第五十回:“身穿破衲,足踏蒲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二:“六朝前率草为履,古称芒屩……至五代蒲履盛行。”明范濂《云间据目钞》卷二:“宕口蒲鞋,旧云‘陈桥’,俱尚滑头,初亦珍异之。结者皆用稻柴心,亦绝无黄草。自宜兴史姓者客于松,以黄草结宕口鞋甚精,贵公子争以重价购之,谓之‘史大蒲鞋’。”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一:“草帽插花,蒲鞋染蜡,卖豆腐脑,节甚苦。自织布以给食,头面恒不梳洗,足着草鞋。邻里以其夫姓,呼为‘胡草鞋’。”《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他又不修边幅……靸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沈复《浮生六记》卷三:“忽见一老翁,草鞋毡笠,负黄包,入店,以目视余,似相识者。”

蒲鞋

蒲鞋

一种用蒲草编制而成的鞋,流行于江南地区,中原及北方少数民族在夏季时偶也着此,图其凉爽。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 “六朝前率草为履,古称芒屐,盖贱者之服,大抵皆然。……至五代蒲履盛行。”

☚ 睡鞋   旗鞋 ☛
000056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