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蒲津古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蒲津古渡古今重要的黄河津渡。古称“蒲坂”,亦称“蒲津渡”。汉代为临晋关渡口,唐代改为蒲津关,宋代又改为大庆关。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之间,河面宽约10千米。在其上游百余千米处有禹门古渡(在龙门口)和夏阳古渡(韩城南),历来为秦晋往来的要津。秦景公三十六年(前541年),秦景公母弟后子鍼避难晋国,在此架了一座浮桥;前257年,秦昭王又在这里造桥渡河。刘邦入关之后,韩信东击魏豹也准备在此渡河,风声传出,魏豹有备,韩信改由上游夏阳渡口用木罂缶渡河偷袭安邑。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伐马超、韩遂、潼关不下,遂令徐晃、朱灵偷渡蒲津,随克潼关。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肖宝寅占据关中,魏将长孙雅进取蒲坂,渡河而西,遂取关中。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进兵关中时首占蒲坂渡口,然后挥师渡河,拿下长安。唐代对蒲津渡的建设尤为重视。开元十九年(731年)在蒲津渡上造了一座规模非常雄伟的浮桥,并在蒲津两岸建了两座高大的门楼,楼门前各竖4只巨型铁牛,桥缆牢固于铁牛之上,使浮桥结构稳固牢靠。两岸设立关城,严密防守,“蒲津桥”的命名也是从此时开始。蒲津桥自唐开元年间重建一直到金末为元兵烧毁,前后500余年。此后一直未曾在此建桥,但作为黄河中下游一个重要津渡,数百年来仍发挥其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