蒤读音t·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同都切,平,模韵。 ❶草名。《尔雅》注:“似红草而粗大,有细刺,可以染赤。” 上一条: 塗 下一条: 捈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蒤 蒤 tú 亦稱“虎杖”、“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蓼科。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中空,具紅色或紫紅色斑點。葉寬卵形。夏日自葉腋間抽生衆多小白花。狀如穗。老莖可製手杖,根供藥用。產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及河南、陝西、山東。此稱始載先秦典籍。《爾雅·釋草》:“蒤,虎杖。”郭璞注:“似紅草而麤大,有細刺,可以染赤。”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虎杖》:“〔釋名〕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時珍曰:杖言其莖,虎言其斑也。”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虎杖 > 蒤 蒤 tú 蒤túC95C ❶草名。即“虎杖”(见《尔雅》)。 ❷〈文〉杂草(见《尔雅》)。 蒤tú [书] ❶ (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giant knot weed ❷ (委叶) fallen leaves and wee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