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蒙德里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蒙德里安1872—1944Piet Mondrian荷兰画家。生于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福特。曾在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学习。早期遵循荷兰盛行的艺术流派,作品以自然主义风格描绘的景色画为主。1910年去巴黎,会见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布拉克,受到立体派影响。1914年回荷兰。1917年帮助创办先锋派评论杂志《风格》,并发表《论新造型主义》的文章。同年画出第一个纯抽象的作品。1920年去巴黎创立新造型主义,后成为巴黎的抽象创造派的领袖,是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代表作品有《纽约城》、《百老汇爵士乐钢琴伴奏法》等。其作品影响了许多现代派画家。1940年移居美国纽约,直至逝世。 蒙德里安荷兰画家。1872年3月7日生于荷兰阿默斯福特,1944年2月1日卒于美国纽约。前期作品属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范围;1913年以后渐脱离物体实在形象,发展为方格几何形组合,被称为“风格派”的代表。多年留住巴黎,晚年移居美国。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1872—1944P·Mondrian荷兰画家。生于加尔文市一小学校长之家。14岁学画,后做中学美术教员。1911~1914年逗留巴黎时,接触诸多绘画新派别,受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最大。归国后,他在以往喜欢的题材上,如风车、农舍或树木,按照抽象艺术的概念,大胆敷施原色,以新的手段将自然形体精简成类似几何形的图象。1916年后,其作品开始完全避开现实与生活的客观对象,绘画语言仅限在直线、各种方体和三原色等最基本的元素上,并通过它们的构成创作出全抽象的作品。其画风和随之而来的新绘画思潮被称为风格主义。1918年他率先在该派宣言上签字,以该派领袖和现代抽象艺术拓荒者享誉欧美画坛。代表作为《百老汇爵士乐》等。 ☚ 卢阿 布朗库西 ☛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1872—1944MengdelianP·Mandrian荷兰画家。生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阿麦斯福特。1892年入阿姆斯特丹美术学校学习。在荷兰他一直画着传统的风景画和静物画。1912年来到巴黎,先是被马蒂斯的作品所深深感动,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尔后又受到莱热、毕加索等人的影响,将简约化的手法贯彻到底。这从他有名的《树》的连作中可窥见一斑。不久回荷兰,创立风格派社团,倡导“新造型主义”。在绘画中进一步追求绝对性的表现,即在黑、白、灰的几何学形态中,显示其和谐的比例关系。1938年他移居伦敦,1940年以后住纽约,直至去世。 ☚ 康定斯基 莫迪里阿尼 ☛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抽象艺术运动“风格派”主要成员,德斯太尔画派的创始人,是新造型主义的主要代表。早期曾走过印象主义画和立体画派的道路,后因感到立体画派并不能使抽象画发展到其最终目标,其作画便逐步过渡到以线和长方型构图,而不反映其深度。如 《灰、蓝、粉红的构成》(1913)。随后他又参与创立荷兰的德斯太尔画派,认为自然形状使“纯现实”模糊化了,因此要对艺术进行非自然化,取消画笔痕迹和个人技巧,仅采用最简化的图形成份,如垂直与水平的线条,长方形,原色等。他认为这都是自然力量与潜在的宇宙现实的象征。这一风格亦称作新造型主义。 ☚ 雷·钱德勒 蒙古国家图书馆 ☛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1872—1944Mondrian,Piet荷兰画家。风格派的主将、20世纪抽象美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蒙德里安早期喜欢以风车、农舍、树木等为题材,创作出一系列写实的作品。1911—1914年,他在巴黎逗留期间,目睹了立体主义的发展,受到极深刻的影响。他几乎立即应用立体主义的技法作画,经常使现实物体从属于画面结构。从1913年起,他的立体主义风格显示出走向抽象艺术的第一步。他避免使用曲线和斜线,画面上只用一些垂直和水平的线条。不久,他便意识到:立体主义没有接纳它自身发展的逻辑后果,它并未朝着表现纯粹造型的目标前进。1914年夏,他回到荷兰后已经扬弃了立体主义。这之后,蒙德里安更进一步将自然形体精简成类似几何形的象形物,这些作品已临界全然抽象的边缘。1916至1917年,蒙德里安和列克、杜斯伯格等确立了风格派的原则:把绘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因素:直线、直角、三原色和三非原色。用以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1920年在法国发表《论新造型主义》,进一步阐明了他的抽象艺术理论。代表作品有:《红黄蓝的构图》、《百老汇的爵士乐》等。 ☚ 风格主义 达达主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