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蒙台梭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蒙台梭利

意大利教育家。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一天主教徒家庭。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在诊疗低能儿童的实践中认识到造成儿童智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力图以生理学、心理学及医学为基础,以自然科学直接观察的研究方法,建立对正常儿童的“科学的教育学”。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开办“儿童之家”,招收3~7岁儿童,将运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适当修改后运用于正常儿童,取得成功。1909年出版《蒙台梭利方法》,产生世界性影响。1912~1915年两次访美。1913年成立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以蒙台梭利名字命名或采用蒙台梭利方法的学校一度达200多所。1929年在荷兰成立“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主要著作还有:《教育人类学》(1908)、《高级蒙台梭利方法》(1912)、《蒙台梭利手册》(1914)、《童年的秘密》(1934)、《新世界的教育》(194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儿童的发现》(1950)。1952年5月6日去世。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MengtaisuoliMaria Montessori

意大利医生、幼儿教育家。她出生于安科纳城一个贵族后裔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普通教育,她学习刻苦,意志顽强,重视个人尊严。当时意大利从未有过女医生,她不顾父亲和社会舆论的反对,决心致力于学医,成为罗马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妇女。1894年,毕业后留任精神病院临床助理医师,并专门研究儿童的疾病,经过努力,她使一些低智和残疾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取得了成功,受到教育当局好评。她注意到儿童身上的缺陷不仅是医疗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教育上的问题,她相信用特殊的教育措施可使儿童的心理状态大大改善。从此她便立志做一名教育家。在实验中她发现有缺陷的儿童的心理水平一般比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差一些,而正常的幼小儿童的不协调动作与年龄较大的病残儿童相类似,为此,她想到有缺陷的儿童通过训练可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1901年起,她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1907年在罗马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由于工作有成效;随后相继开设多所同样性质学校,招收3~6岁的儿童入学。在“儿童之家”,她运用已学过的有关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结合本人的医学经验,大胆进行教育实验,逐步制定了整套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1909年写成《蒙台梭利教学法》,全面总结和阐述她的教育实验方法及教育主张。她反对以灌输知识为主和以成人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认为教育首先要了解和尊重儿童个性,早期教育应以发展感官及动作能力的训练为主,使儿童经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自由而坚强的个性。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发展,而不是评论与干涉。1911年,蒙台梭利受邀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锡兰、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地去讲学,办师资训练班,亲自讲课,指导工作。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与推荐。她的著作还有: 《教育人类学》(1913)、《蒙台梭利手册》(1914)、《高级蒙台梭利法》(1917)、《儿童的秘密》(1936)、《人的形成》(1949)等。

☚ 杜威   凯兴斯泰纳 ☛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1952MengtaisuoliMaria montessori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医生。初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临床助理医师,研究残疾和低常儿童的心理和教育。1907年在罗马开办“儿童之家”,招收3~7岁的贫苦儿童,进行教育实验,力图以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为基础,用直接观察的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认为教育应使每个儿童所具有的天赋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应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认为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是儿童获得知识的基础,并为此设计了训练感觉活动的教具和发展动作的器械、设备。其教育理论对英美等国影响较大。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法》、《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梭利法》、《儿童的秘密》、《人的形成》、《吸收的心理》等。

☚ 克鲁普斯卡娅   德克乐利 ☛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1952Mengtaisuoli, M. Montessori,

女,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进入罗马大学学医,成为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学位的妇女。26岁毕业留校,专门研究儿童疾病,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生。她初期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开始教育实验,并创立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在对特殊儿童(弱智、低能儿)的研究、教育、训练中发现人们的许多缺陷之所以成为永久性的,主要是由于在他们生命的最重要时期即3~6岁时期被忽视的缘故。1901年,蒙台梭利决心献身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1904年在罗马大学讲授人类学。1907年开办“儿童之家”学校,招收了50多名3~6岁儿童进行教育实验。1909年出版了《蒙台梭利法》,全面阐述了她的教育观点和方法。蒙台梭利中期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进一步观察、了解儿童,宣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天性”。1922年,蒙台梭利一度被意大利政府聘为学校视导员并受到重视。墨索里尼上台后,她因受迫害不得不离开意大利,到印度、荷兰等国讲学,进一步探索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20年代后期,将《蒙台梭利法》修订补充后改名为《发现儿童》重新出版。之后又出版了《家庭中的儿童》、《教堂中的儿童》等。蒙台梭利后期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呼吁“通过教育的改造,促进世界和平”。蒙台梭利早在20年代就已经有了利用教育来改造社会,从而达到世界和平的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的这种思想变得更为强烈了。最后几本著作如《新世界的教育》(1946)、《童年的教育》(1949)以及《有吸引力的心理》(1949)等,都一再强调造就新儿童与实现世界和平的关系。1947年应意大利政府的邀请回国,重建蒙台梭利学校。

☚ 比勒   皮亚杰 ☛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1952Mengtaisuoli

意大利医生和著名教育家。曾任精神病院临床助理医师,在工作实践中,她研究和总结出对残疾儿童和低常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1907年,她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园“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贫困儿童,1909年写出的《蒙台梭利法》中,全面介绍了自己的教育主张。蒙台梭利的实践和理论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影响较广。一些地方组织了“蒙台梭利协会”,开办“蒙台梭利学校”。蒙台梭利认为适于残疾和低常儿童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她主张以生理学、心理学及医学为基础,用自然科学直接研究的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蒙台梭利认为“科学的教育学”必须以了解儿童为前提,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的自由,成为身心健康、自信和有学习能力的“正常”儿童。教师的职责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在于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成长依靠天然的求知欲和敏感性,因此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和肌肉训练,认为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是分不开的。她根据法国医生J·-M·-G·伊塔德和仑·塞甘教育低常儿童的方法,设计了一整套训练感觉活动的教具材料以及发展动作的器械和设备,让儿童按严格的顺序,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自动教育。蒙台梭利强调教育应从婴儿初生时开始。主要著作有:《教育人类学》(1913)、《蒙台梭利手册》(1914)、《高级蒙台梭利法》(1917)、《童年的秘密》(1936)、《人的形象》(1949)等。

☚ 凯兴斯坦纳   马卡连柯 ☛

蒙台梭利1870—1952Maria Montessori

意大利女教育家。1907年创办“幼儿之家”,从事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促进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过程。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和筋肉练习。设计了一套感官训练教具和动作训练器械。其理论对欧美国家有较大影响。著有《幼儿之家的科学幼儿教育法》等。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早年学医,毕业于罗马大学,也是意大利第一个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妇女。最初在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担任临床助理医师。在研究和诊治身心有残缺的儿童时发现其缺陷的造成有教育上的原因,遂致力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后转而研究幼儿教育。她认为儿童具有天赋才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状态。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的自由,成为身心健康、自信和具有学习能力的“正常儿童”。她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基础,是各种感官训练。而教师的职责是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其实现自我教育。她的主要著作有 《蒙台梭利法》、《人的形成》、《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 等。

☚ 张伯苓   陈嘉庚 ☛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 (1870—1952),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早年学医,毕业于罗马大学,也是意大利第一个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妇女。最初在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担任临床助理医师。在研究和诊治身心有残缺的儿童时发现其缺陷的造成有教育上的原因,遂致力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后转而研究幼儿教育。她认为儿童具有天赋才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状态。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的自由,成为身心健康、自信和具有学习能力的 “正常儿童”。她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基础,是各种感官训练。而教师的职责是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其实现自我教育。她的主要著作有 《蒙台梭利法》、《人的形成》、《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等。

☚ 张伯苓   陈嘉庚 ☛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1952Montessori, M

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的自由教育思想,与她创办的教育机构“幼儿之家”及其所用教具和训练的方法,对幼儿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青年时期学医并成为意大利第一个获得医学学位的妇女。毕业后曾任精神病院医师。在研究和诊疗残疾和低常儿童的实践中,对儿童教育产生兴趣,并曾赴法国学习低能儿训练法。后被聘为罗马白痴及残废儿童学校校长,取得一定成功并引起社会重视。1907年她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幼儿之家”,力图以生理学、心理学及医学为基础,用自然科学的直接观察的研究方法,建立对正常儿童进行教育的“科学的教育学”。1909年发表第一本著作《蒙台梭利法》,总结了她在“幼儿之家”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使幼儿天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思想。她的成绩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兴趣。不少国家派人前去学习或请她讲学。各种推广其幼儿教学法的组织相继成立,并形成蒙台梭利运动。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心灵发展的自然规律,把教育看作是促使儿童内在力量自我发展的过程,主张让儿童自由活动。她倡导早期教育,认为让儿童进行各种感官练习是儿童获得知识的基础,并设计了一套训练感觉活动的教具材料及发展动作的器械设备。她的主要著作还有:《教育人类学》(1913)、《蒙台梭利手册》(1914)、《高级蒙台梭利法》(1917)、《童年的秘密》(1936)、《人的形成》(1949)、《吸收的心理》(1949)等。

☚ 德克罗利   比奈 ☛
000016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