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蒙古畏兀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蒙古畏兀字

 创制于成吉思汗时期(1206—1227)。蒙古原元文字,习用刻木记事。成吉思汗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鹘字,源于粟特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共有字母20个左右,创始于八世纪。原为自右向左横写,后改为自左向右竖写。蒙古畏兀字以畏兀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也是自左向右竖写。成吉思汗灭乃蛮太阳罕时,俘其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得知其深通本国文字,命他教子弟学习,其后又有不少畏兀儿人被用为蒙古贵族子弟的教师。这些畏兀儿人为蒙古文字的初创作出了贡献。1206年蒙古建国后,该文字逐渐在蒙古族中通行。蒙古统治者用以书写诏令文书。曾用这种文字译写《孝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汉文典籍。现存的蒙古畏兀字文献,最早者为移相哥勒石,亦称成吉思汗石。元朝建国后,刊有蒙古畏兀字的碑石多种,现仍存留中国各地。北京故宫图书馆藏元刻蒙古畏兀字与汉字对译的《孝经》,是罕见的古籍。元世祖命八思巴制作的蒙古字颁行后,蒙古畏兀字在官方停用,但仍在民间行用,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畏兀字

用回鹘文(畏兀字)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为塔塔统阿所创,通行于蒙古汗国时期。后经改进,形成现在的蒙古文。

蒙古畏兀字

蒙古畏兀字

蒙古国时期创制的蒙古文字。成吉思汗时,畏兀人塔塔统阿归顺,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写蒙古语,形成此种文字。与世祖时所创八思巴字并行。曾用以译写《孝经》、《资治通鉴》等书。现存有碑铭数通。

☚ 河西字   蒙古文 ☛
蒙古畏兀字

蒙古畏兀字

指用回鹘文字母拼写的蒙古语文字,竖写右行,为蒙古文的早期形式。成吉思汗兴起前,蒙古人没有文字,凡事都须以口传声,政治经济和文化因此十分落后。成吉思汗攻灭乃蛮部后,俘得太阳罕的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让他为子侄执教畏兀儿文字,塔塔统阿发明用回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使教育成吉思汗子侄的工作卓有成效。于是又将它推广到书写诏令、文书及记录国家大事上,从而使蒙古汗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元朝建立后,将其加以改进,终于创制了蒙古文。

☚ 回鹘文   察合台文 ☛

蒙古畏兀字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