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限田主张Dong Zhong-shu’s pro-posals for restricting land annexation中国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 (约公元前179~前 104年) 提出的反对土地兼并的主张。他认为自从商鞅变法, 废除了井田制, 土地可以买卖以后, 出现了土地兼并, 造成“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他描述了“或耕豪民之田, 见税什五”的租佃关系和地租剥削。他指出土地兼并、贫富分化、苛重赋役和高额地租,是农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的原因之一。他认为古代的井田制难以恢复, 提出采取限制私人占有土地数量的“限田”办法, “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董仲舒提出的“限田”主张, 后来和井田、均田一起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解决土地问题的三种主要方案,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意义。他还指出“去奴婢,除专杀之威,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这也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他反对汉武帝的盐铁政策,主张“盐铁皆归于民”。在农业生产方面, 董仲舒还建议汉武帝在关中提倡种冬小麦。他说:“今关中俗不好种麦, 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 令毋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