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蹈dǎo

❶頓足。傅毅《舞賦》:“擊不致筴,蹈不頓趾。”
❷踏,踩。枚乘《七發》:“履游麕兔,蹈踐麖鹿。”張衡《思玄賦》:“勔自強而不息兮,蹈玉階之嶢崢。”
❸投入,進入。班固《西都賦》:“爾乃移師趨險,并蹈潛穢。”杜篤《論都賦》:“蹈滄海,跨崑崙。”
❹尋覓,遭遇。蔡邕《釋誨》:“據巧蹈機,以忘其危。”
❺實行。班固《東都賦》:“理近古之所務,蹈一聖之險易云爾哉?”
❻循,遵。班固《東都賦》:“下無上歌,蹈德詠仁。”見“蹈運”。
❼衝擊。枚乘《七發》:“蹈壁衝津,窮曲隨隈。”

蹈dǎo

喜怒变化无常。《小雅·菀柳》一章: “上帝甚蹈,无自暱焉。” 《韩诗》 “蹈”作“陶”,曰: “陶,变也。”毛 《传》:“蹈,动。暱,近也。”孔《疏》:“上帝之王甚变动,而其心不恒,刑罚妄作,汝诸侯无得自往亲近之。”马瑞辰《通释》:“陶,变也。其义均与《毛传》训动同也。动者言其喜怒变动无常。”一说: 通“悼”,病。郑《笺》: “ ‘蹈’ 读曰 ‘悼’。今幽王暴虐,不可以朝事,甚使我心中悼病,是以不从而近之。释己所以不朝之意。”

☚ 幭   蹐 ☛

读音d·ao(ˇ),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徒到切,去,号韵。
❶舞蹈。
❷跳动。
❸踩;践踏。

上一条: 下一条:
{}7341踩踏。闽语。福建漳平永福〖ta53〗。

蹈dǎo

❶踏;踩
 △ 重~覆辙。
❷跳动
 △ 舞~。
❸遵循
 △ 循规~矩。

❶踩;践踏:~袭︱~藉(ji)︱重~覆辙︱赴汤~火。
❷遵循:循规~矩。
❸跳动:舞~︱手舞足~。
○~海(指投海自杀)。

蹈dǎo

❶ 践踏,踩,比喻依照,遵循:重蹈覆辙│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❷ 舞,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蹈dao

蹈海1 蹈袭 舞蹈 蹈常袭故2 重蹈覆辙 赴汤蹈火 循规蹈矩 手舞足蹈

蹈dǎo

❶踩;踏:如今他自称槛外人,是自谓~于铁槛之外了。(六三·1506)
❷沿袭:但我想历来野史,皆~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到新奇别致。(一·6)(水溶道)“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十五·304)

讀曰悼。《詩經·小雅·菀柳》:“上帝甚蹈,無自暱焉。”毛傅:“蹈,動。”鄭玄箋: “蹈,讀曰悼。” 陸德明《經典釋文》:“蹈,音悼,鄭作悼,病也。”

蹈dǎo

〖动词〗
一、踩上,投入,陷入(5)。《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有的人选择好地方然后才踩上。《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因此申徒狄投入雍水。《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以蹈于穷饿之水火。——以至于陷入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之中。
二、实行(1)。《争臣论》:而所蹈之德不同也。——所实行的道德不相同。

蹈dǎo

❶ 踩,践踏。《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虎尾。”曹植《白马篇》:“长驱~匈奴,左顾凌鲜卑。”
❷ 趋向,奔赴。苏轼《教战守策》:“一旦出身而~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张溥《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死不顾。”
❸ 遵循,实行。刘开《问说》:“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之者常十之八九。”

*dao

B5B8
❶踩;践踏:赴汤~火/~袭/~海。
❷跳动:手舞足~/舞~。
❸比喻遵循:循规~矩/~言。

行走

行走

走(走步;走动;走趋;走跳;趣走)行(行步;行迈;行履;行动;行践;行踏;起行;趋行) 履(履行;趋履;步履) 涉 游 翔 跑(跑走;跑腿) 起 讪 遁 趿 蹈 趼 踩 蹡 踥 践(践履) 屟 跫(跫步) 踏屣 蹴踏 步趋 步屣 过步 循步 趋步 走步
美人的步履:环步
行步的大小快慢:步调
行步快慢有节奏:趋跄
行走的样子:跦 踆(踆踆) 辵辵 躅躅
行走急促的样子:僬僬

另见:脚 脚动 行进 走路 行姿 行踪 脚步

☚ 行走   在何处走 ☛

踩踏

踩踏

踩(踩践;~水;~草;~空;脚~) 踏(踏践;踏借;踏踢;踏蹴;踏蹙;蹂踏) 践(践踏;践蹅;践作;践借;践跖;践蹈;践跚;践履;蹸践;蹂践;乘践) 蹈(蹈践;蹈蹂;蹈履;蹈借;蹈籍;躇蹈;重~) 躅(~其足) 踹(踹踏;~入泥里) 蹬 跖(~地) 跚(~成了趼) 跋(跋躐) 跐(跐践;跐蹈;跐蹬) 跧 跈 踔 蹅(蹅踏;蹅践) 蹀(蹂蹀)跻 躏(躏践;躏蹂;躏借) 蹄 蹚 躧 跆(跆借) 蹋 蹑 蹍 踶 蹶 蹴(蹴踏;蹴践;蹴履;蹴触;蹴蹈;蹴蹑) 躐 步 登(~水车) 屦 履(如~薄冰) 蹙 趟 速独
踏上:蹈(~火)
提起脚踏:腾踏
 脚踏马镫:认镫
反复踩踏:践盘
用力踩踏:跺打
踩踏坏:踏损 踏烂
踩空:蹬空
踩踏的样子:躇(躇步)
(脚踩,踏:踩踏)

另见:脚动 用力 踢 足迹

☚ 踩踏   践踏1 ☛

履行

履行

践 蹈(蹈履)
履行职务:站岗 营取
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履行责任:尽职尽责
 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做好事情:克己奉职
履行宰相职责:调和鼎鼐
履行约定的事:履约 践盟 践约
 履行约会:赴约 赴期 赴会
 表示忠实履行誓约:折箭(~为誓)
 一个人冒险赴约:单刀赴会
履行自己所说的话:践言 践诺 履诺 应典
履行自己的诺言:实践
 实践诺言:还愿 还心愿 还愿心
履行正道:蹈道
 遵守规矩,履行正直之道:蹈方履正 蹈方守直
履行天命:体干
亲自履行:身体 躬履 躬蹈
遵照履行:遵履
切实履行:笃行 敦行(~不怠)
表示忠实履行誓约:折箭
(实行应做的事:履行)

☚ 施行   奉行 ☛

依照

依照

依(依凭;依得) 轨 守(~约;~信) 如(~期;~约;~实;~数) 按(按照;~劳分配) 准(准遵;~此办理) 遵(遵照;遵循) 循(循依) 仍(一~其旧) 就(~事论事) 蹈(~矩) 照(照依;傍照;参照;循照) 践履
依照道理:循理 照理 论理
 依照常理:按理
依照情势:随机
 依照体势:随势
 依照当时当地情形:随时随地
依照实际情况:如实(~交待) 照实 照直
 完全按照实情:尽实
按照常情:照例
依照计划:依计(~而行)
依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论(~天;~件)
依照原本:按本
依照本性:循性
依照本分:随分
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仿照 体象
 模仿,仿照:儗似
 有定体可以仿照:体象
(以某事物为根据照着进行:依照)

另见:仿照 仿效 模仿 依从

☚ 依照   依据 ☛

践踏1

践踏1

蹈(蹈籍;蹈借;輮蹈) 躧(躧踏) 蹂 跈 蹊(牛人~田) 躤跆(跆借;跆籍) 骀(骀借) 蹊(蹊践) 躐(躐趿) 踺(蹄~而踣) 糟踏 跋躐 践蹂 蹸践 蹴践 蹴蹈 蹴跑 躏践 躏蹙 躏借 踏蹴
践踏田禾:蹊田
投掷践踏:投借
驱马践踏:驰蹂
奔腾践踏:腾籍
 奔驰践踏:腾践
(踩,摧残:践踏)

☚ 踩踏   踏地 ☛

利用

利用

蹈 乘 假(被~)
利用好形势或好经验:借东风
利用漏洞:蹈隙
 利用过失:蹈瑕
利用顺便的机会:将机就机
按时节利用:节用
互相利用:相为
乘势利用:鱼乘
趁其虚弱或空虚时利用:趁虚
无空隙可利用:无隙可乘 无间可伺
有现成的东西而不加以利用:现钟不打 现钟弗打
(使事物或人物发挥效能:利用)

另见:运用 使用 发挥 乘机 乘便

☚ 利用   利用别人 ☛

遵循

遵循

守 循(持循) 率(率遵) 述(述遵;遵述) 践(践履) 蹈(允蹈)帅(帅由) 沿 准遵 遵照 依归
遵循、效法:祖述
遵循天性:顺心
遵循祖训:述祖
遵循轨迹:轨轨
 遵循先人的往迹:遵迹
 遵循旧轨:蹈故
遵循路线:轨道
 遵循道路前进:遵途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 按步就班 分部就班
前人留下的教导是可以遵循的:遗训可秉
依照遵循:顺因 依循
因袭遵循:沿守
顺从遵循:顺遵
仰慕遵循:慕循
追随遵循:追述 追顺
勉力遵循:惇帅
(遵照:遵循)

另见:遵照︱违背

☚ 遵循   遵循法度 ☛

跺地

跺地

跺(跺脚;跺足;跺泥;跺蹬) 跌(跌足;跌脚;跌蹉) 顿(顿足;顿脚) 攧 剁(~上几脚) 躅足蹀足 跳蹋 踏蹀 蹬足 踯躅
顿足踏地:
气愤得直跺脚:跺蹄顿脚
因焦急或发怒而跺脚:跳脚 踹足(~而怒)
因悔恨而捶胸顿足:跺脚捶胸
心情急走路时用力踏地:跺步
(脚用力踏地:跺地)

另见:悲痛 焦急 悔恨

☚ 踏地   站立、不动 ☛

蹈 迸 趯 趠 窜 撺
往下跳:投 跳下
 从楼上跳下:跳楼
往上跳:蹿 跳上
 跳上车:超乘
 跳上房顶:窜房(~越脊)
向前跳:蹿
 向远处跳:跳远 远跳 逾距
 向前跳出一大步:箭步(一个~) 纵步
 蹲身纵步:蹲步
跳进:投(~河) 赴
 跳进水中:跳水 投水 透水
 跳进河水中:跳河 投河
 跳进井里:跳井 投井
全身猛力向上或向前跳:窣(~身入水) 踊(踊身) 蹿 耸(耸身) 纵(纵身;纵跃;纵身向上) 涌身 㧐身 掷身 跃身 竦身 腾身 举身 飞身
跳起:腾踔
 身体轻快地跳起:飞身(~上马)
连跑带跳:蹿动
 兴奋而连跑带跳:撒欢 欢跳 欢蹦(~乱跳) 活蹦
胡乱地跳:乱跳(乱蹦乱跳) 瞎跳
(腿脚用力,使身体离开原地向上或向前:跳)

另见:脚动 运动 跳舞 越过 跨越

☚ 跳   跳过 ☛

蹈dǎo

徒到切,去号。
❶踩踏,践踏。《庄子·达生》:“潜行不窒,~火不热。”
❷顿足,踏地。《礼记·乐记》:“手之舞之,足之~之。”
❸实行,实践。《贞观政要·赦令》:“君子之怀,~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
❹遵照,遵守。《乐府诗集·北齐元会大飨歌》:“应规~矩,玉色金声。”

〖蹈〗 粵 dou6〔杜〕普 dǎo

❶ 踩踏,踐踏,有成語「重〜覆轍」。許慎《說文解字》:「〜,踐也。」《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虎尾。」
❷ 踏地,頓足,有成語「手舞足〜」。《禮記.樂記》:「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之也。」
❸ 實踐,實行,遵循。宋濂《杜環小傳》:「至事變勢窮,不能〜其所言而背去多矣!」
❹ 投入、投身。魏禧《吾廬記》:「~不測之波。」

蹈dǎo

❶践踏,踩,遵循。如: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❷跳动。如:舞蹈,手舞足蹈。

蹈dǎo

 ❶ [书] (践踏;踩) tread;step:赴汤 ~ 火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defy all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循规 ~ 矩 not step out of bounds;toe the line;stick to convention
❷ (跳动) skip;trip:手舞足 ~ dance and stamp;dance for joy
◆蹈常袭故 go on in the same old way;get into a rut;follow a set routine;
蹈海 [书] plunge oneself into the sea to commit suicide;
蹈袭 follow slavishly

蹈 (dǎo) 当为焰 (yàn)

【蹈】火焰,引申为熏蒸。
例1 武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译文 苏武拿起佩刀向自己身上刺。卫律很惊慌,立即抱住苏武,驰马召唤医生来,挖地做坑,在坑内烧着不露火焰的火,把苏武覆盖在坑上,让火气熏蒸苏武背部以温通瘀血。苏武昏迷不醒半天后,恢复了呼吸。
例2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张仲景 《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译文 肝着病人常喜用火热熏蒸胸部,初起病势不急时,只想喝热汤,可用旋覆花汤主治。
蹈,当为焰。徐复说: “‘蹈其背以出血’ 一句,颜师古无注,各家也没有解说……冯承钧译的 《多桑蒙古史》第一卷第二章有这样一段记载: ‘铁木真遇泰亦赤兀十二骑,铁木真独与战,敌骑十二矢并发,伤其口喉,痛甚,昏坠马。不儿古勒 (人名) 燃火热石,投雪于石上,引铁木真口,以蒸气熏之。及凝出血,呼吸遂通。’ 这就很好地说明蒙古族也有同样的急救法,事情也正好类似,我因此比照两处文字,根据其风俗习尚,考知《汉书》的 ‘蹈背’ ……应当是 ‘焰背’ 形近的误文。据 《说文·炎部》: 燄,‘火行微燄燄也。’ 字与焰通用,引申的意思就是熏了。此文正好是 ‘以火微熏其背以出凝血’ 的意思。‘焰’字在此是动词,修辞上是转性用法,又与上文 ‘置煴火’ 的意义正好相承,所以句子特别生动有力。” (《读〈汉书〉 札记》)
《素问·异法方宜论》: “(北方) 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王冰注: “火艾烧灼,谓之灸焫。”灸焫是艾灸火熏的方法,这说明火熏法的来源很早。在汉代,火热熏蒸疗法也是当时常用的治疗方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 “若被火者”、“若火熏之”、“以火迫劫之亡阳”等记载。肝着的病理是:“今风寒客于肝经,不能散精,气血凝留,故著于胸上,其未苦时,但欲饮热者,盖血得温则行,遇寒则涩也。”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著》)《普济方·卷十四·肝著》所言与上同。胸有寒邪而用火热熏胸正是因势利导的方法。胸不可蹈,何况在病时,以上资料足证 “蹈其背”、“蹈胸”的 “蹈” 当为焰之误。

☚ 第二节 讹字例析   害 ☛

蹈dǎo

常袭故|赴汤火|故习常|规循矩|火探汤|节死义|厉之志|其覆辙

❷重覆辙|复前辙|躬矢石|循规矩

❸抵瑕隙|发奋厉|发扬厉|奋发厉|赴火刃|赴汤火|临危难|履常故|履汤火|循规

❹手舞足

蹈dǎo

(17画)

【提示】𧾷, 左下角是一竖、一提两笔,不是一竖提。右下的臼,中间是两横,不是一横。

*蹈dǎo

17画 足部 
(1) 踏;踩: 重~覆辙|赴汤~火|~东海而死。
(2) 顿足踏地;跳动: 手舞足~。
(3) 遵循;实行: ~常袭故|循规~矩。

蹈()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孝弟淵懿,帥禮蹈仁。根道核藝,抱淑守真。

圉令趙君碑,東漢
體弘仁,蹈中庸。

元悌墓誌,北魏
祖重華疊曜,握天鏡以臨萬國;考蹈德齊禮,總三事以調四氣。

元繼墓誌,北魏
雖伯獻五蹈三事,方兹猶劣; 伯始七登九命,況此非優。

元顯魏墓誌,北魏
始蹈龍門,實膺造士。激水之勢未申,夭秀之悲忽及。

元湛墓誌,東魏
然據則德蹈禮之基,秉文經武之業,重義輕財之量,匡主庇民之功,求之古人,希世罕有。

劉多墓誌,隋
逍遥自得,世俗無以經懷; 高蹈風塵,軒冕不以爲意。

張冏妻蘇恒墓誌,隋
外則輔佐君子,百里肅清; 内則訓蹈閨庭,三從無失。

程諧墓誌,隋
高蹈還馬之仁,雅投留犢之愛。

屈突通墓誌,唐
履仁蹈義,夙穆於閨閭; 玉響金聲,鏗鏘於遠邇。

盧昂墓誌,唐
睦親以仁,莅政以義,徇其志而不畏强禦,激於衷而能蹈危難。

崔齊榮墓誌,唐
忠焉斯蹈,義以爲珎,地華邦戚,帝念睦親。
《説文》: “蹈,踐也。从足舀聲。”
蹈,指著力踩踏。追隨古人守正行直,付之行動,也常用“蹈”,如 “蹈襲”、“蹈節”、“蹈仁”、“蹈義”等。
聲符“舀”有多種變寫,常變得不能有效示音。
楚簡假“道”爲 “蹈”。上博楚簡二 《容成氏》: “思(使)民道(蹈)之,能述(遂)者述(遂), 不能述(遂)者, 内(墜)而死, 不從命者, 從而桎(梏)之。”

☚ 跨   踐 ☛

蹈dǎo

上古形声字。从足,舀声。“舀”音的变化也是古代声母舌尖音分化脱落的例子。踩,践踏义。如:手舞足蹈|赴汤蹈火。引申为实行,遵循。如:循规蹈矩。

蹈★常◎常


dǎo形声,从足,舀声,本义为践踏、踩,引申为跳动。
【辨析】
蹈/舞 见435页“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