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主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主张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主张dongzhongshu de sandawenjiaozhuzhang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亦说枣强县)人,西汉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董仲舒适应汉武帝时代政治上统一的需要,把战国以来的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在《春秋》公羊学的名义下融汇起来,建立起了以“天人合一”为根本特征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教育思想体系。在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最著名,最重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三大文教主张。
❶独尊儒术。董仲舒从《春秋》公羊传的思想出发,把思想统一看作是政治统 一的条件,把统一思想看作是首要任务,认为思想不统一,会对政治统一产生危害,“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从此出发,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邪辟之学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守矣”。
❷兴太学。董仲舒认为只有贤能的官吏才能担当起教化人民的职责,官吏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认为“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因此,他向汉武帝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❸重选举。他认为,当时选拔官吏所用的凭门荫、靠年资等办法造成了官吏的无能和腐败,要获得俊才贤吏,必须改革选举制度。他建议由诸侯、郡守、二千石每年从其所属的吏民子弟中选送二人,以遍得天下贤人,然后“量材而受官,录德而定位”。董仲舒的三大文教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为汉王朝的文化教育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所提出的独尊儒术的文教主张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共同遵循,他所主张兴建的太学也成了自汉以后一直延续存在的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之一。

☚ 荀子的教育思想   嵇康的教育思想 ☛
000050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