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萨瑟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萨瑟兰

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1926年11月7日出生。2次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大奖(1949、1950),1951年6月在悉尼音乐学院首演,1952年受聘于科文特花园剧院,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1955年首演蒂佩特《仲夏的结婚》,及演出《拉美莫尔的露契亚》(1959)、《新教徒》(1962)、《浮士德》(1965)等。42年中共演唱过48个歌剧角色,录有60余张CD(其中39部全套歌剧),代表作:《诺尔玛》、《梦游女》、《爱的甘醇》等。

萨瑟兰

萨瑟兰

萨瑟兰(Sutherland,E. W. 1915~1974)美国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由于发现环-磷酸腺苷(adenosine 3′5′-monophosphate)并提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获197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萨瑟兰生于美国康狄涅格(Connecticcer)州,1942年获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因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毕业后即参加美军工作,战后仍返华盛顿大学工作。1953年去克利夫兰城西留大学任内科主任,1963年任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生理学教授。
1951年萨瑟兰与柯里共同研究肾上腺素引起肝糖分解的效用,即发现同时必有磷酸化酶活性显著增加。以后萨瑟兰和罗尔(Rall,T. W)等在一系列工作中发现磷酸化酶的活化又需要一种蛋白激酶(磷酸化酶激酶)催化,但肾上腺素并不能直接激活此激酶,而是在激素作用下细胞内形成一种耐热的小分子物质使此激酶活化,以后证明此物质即环-磷酸腺苷(cAMP)。1958年萨瑟兰等报道了这一发现,以后他们又发现肝细胞膜中存在一种腺苷酸环化酶(adenate cyclase),可催化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分解形成cAMP。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即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细胞内即形成cAMP,从而使磷酸化酶激酶活化而引起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糖元分解。在六十年代中,又发现很多种激素作用于各自的不同靶细胞时,均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形成cAMP而发挥其特有的效用。于是,萨瑟兰提出关于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即激素作为“第一信使”将化学信息送达靶细胞,而cAMP则是“第二信使”,将此信息送至细胞内效用系统。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展开。发现有很多激素以及一些神经传递和只在局部起作用的“旁分泌”物质,均以cAMP为第二信使; 已发现除cAMP外,其它环-磷酸核苷(如环磷酸乌苷) 和其它某些化学物质,也可作为第二信使或参与此作用。所以,萨瑟兰的第二信使学说,提出了关于细胞间化学信息传递机制的一个普遍法则。cAMP的发现,开辟了生理学与医学研究中一个新领域,cAMP的衍生物已用于临床。
萨瑟兰的主要著作有:《环磷酸腺苷》(1968)、《关于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等。

☚ 梅达沃   罗宾斯 ☛

萨瑟兰1915—1974Earl Wilbur Sutherland,Jr.

小厄尔·威尔伯·萨瑟兰。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生于堪萨斯州伯灵格姆(Burlingame)。曾就读于沃什本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1942年获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军军医。战后回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任职,1953年升为教授。1953—1965年在西部保留地大学克利夫兰医学院,任药理学教授和内科系主任(1953—1963)。1963年起在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任生理学教授。曾为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公共卫生事业和国家卫生机构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糖类代谢作用的酶促进与激素等,由于对激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及发现环腺苷酸所作出的贡献,获197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