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菲利浦斯曲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菲利浦斯曲线Phillips curve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A.W.菲利浦斯发表了著名论文,研究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水平的变动率,即工资膨胀率是失业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后被萨缪尔森 (Samuelson)) 和索洛(Solow)定名为菲利浦斯曲线。如图所示。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了由于价格是以成本加成的方法决定的,而工资又是成本中的最主要部分,货币工资率的变动率就决定了价格水平的变动。这样,就可以用菲利浦斯曲线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从而使菲利浦斯曲线成为一种有用的决策工具,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择,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处于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短期中,工人存在货币幻觉,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或由于工资谈判双方需要调整成本,因而实际工资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会出现向下方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浦斯曲线; 但工人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预期,货币幻觉消失,因此长期中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事实上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菲利浦斯曲线即长期菲利浦斯曲线在自然失业率这一点上成为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即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不存在交替关系,财政、货币政策无效。 菲利浦斯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Phillips curve1958年,英国的菲利浦斯(A.W.Phillips)依据1861~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关系,作出的一条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有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浦斯曲线图形见图1-9: 图1-9 菲利浦斯曲线图 图1-9中,W为货币工资率,纵轴(△W/W)表示货币工资率增长率,横轴U表示失业率。曲线L就是菲氏曲线。当失业率由U1降到U2时,货币工资率增长率就由(△W/W)1上升到(△W/W)2。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有一种交替关系。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相关,而通货膨胀率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又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在图1-10中,菲氏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P)与失业率(U)此长彼消的关系。假定4%的通胀率和失业率是社会可接受的临界点,则二者在此范围内(如点B),政府不必采取干预措施;而在此范围之外(如A、C),政府就要以较高或较低的失业率换取较低或较高的通胀率。对于需求管理来说,菲利浦斯曲线被认为是一个很方便的工具,因为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实行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图1-10 ☚ 奥肯法则 过度需求模型 ☛ 菲利浦斯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Phillips Curve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一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A.W.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提出来的。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因此,如附图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浦斯曲线(PC)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浦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浦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浦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浦斯曲线、长期菲利浦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参见“短期菲利浦斯曲线”、“长期菲利浦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 滞胀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