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菟丝从长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菟丝从长风 题解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赏读 这是一首古体绝句,是一首情诗。菟丝,一种缠绕性寄生草,茎柔弱,呈丝状,在古代的爱情诗中,常用来隐喻闺阁弱质女子。通过菟丝在长风摆动下,不忍折断根茎来规劝男子要用情专一。“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两句,写菟丝在长风吹拂下,努力使自己的根茎不致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这两句是紧承上句,由物及人,无情的菟丝尚知不离不弃,有情的人岂可任意拆散? 这首诗言短意赅,规劝之意甚浓,由物及人,发人猛醒。 菟丝从长风
【注释】 ①菟(tu吐)丝:药草名,又名兔丝。蔓生,茎细长,常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生存。 【译文】 菟丝顺着风儿长,根茎完好无断迹。无情之物尚且不分开,有情的人如何能分离? 【集评】 清·陈祚明:“妙极。此善于炼意,意炼则圆,圆则语警。所谓炼者,但知理有正反,从反得正,便圆。”(《采菽堂古诗选》卷四) 【总案】 如果这四首原本就是一组诗,并非后人撮合,那么这也应是一首思妇诗。夫婿服役难归,思念之情易为外界无情之物所触发,或是与时令变迁密切相关之物,如杨柳、团扇之类,或是对夫妇情密易起联想之物,如这首就是。其实,在思妇眼里“道是无情却有情”,无情之物衬出有情人内心的苦闷,自然就会感人至深了。 自《古诗十九首》以“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为喻之后,诗人竟乐此喻而不疲了。江淹有“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杂诗·古离别》)句,杜甫有“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婚别》)句,等等。菟丝牵藤,须依附其他树木而生,以此为喻,是否与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有一定的关联,只好有待于民俗学家的研究了。 《菟丝从长风》菟丝从长风
(古绝句四首之三) 菟丝从长风, 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 有情安可别。 这是一首女子的自述之辞。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仲夏时节的情景:从东南方吹来的长风,带着凉意,驱扫着大地的炎炎署热,菟丝被风吹伏到地上,顺风而去,蔓儿被风扯得长长的,但菟丝的根茎却没有断。诗一开头就写了夏天的寻常事,其中包含着女子的心事。菟丝,以攀援他物为生,女子常以之自比。菟丝所攀援之物常被比做男子。但是,长风吹来使他们的婚姻遭到了劫难,菟丝的情状十分贴切地描状了这女子的心情。诗的后两句写的是,有情、有爱,却被生生扯开,虽是那般地不情愿,却又无奈。将已比之于菟丝,女子发出撕心裂肺的悲鸣:无情草木还不忍离别,何况我们有情之人!这里面实际上还包含着女子的这样一层意思:即便是你对我没有感情,我也不会离开你,更怎奈尚有情!表达了这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对丈夫的一往情深,但也充满了悲凉之意。无情之物与有情之人构成鲜明的比照,使人倍感这女子命运的卑微、凄惨。 这首诗为女子代言,道出了她的深情,写来悲切,朴实自然。 其朴实自然之处表现为比兴手法的运用。全诗四句分为两层。前两句为一层,写的是菟丝情;后两句是第二层,写的是人情。古人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先言菟丝情继而引起对人情的咏叹,过渡自然,意义关联紧密。将人情比做菟丝情,来表现女子的命运。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妙。这后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句。句中的有情与无情形成对比,相互映衬,又是双关语,言外之意韵味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