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公竹宋朝宰相寇准,深得百姓爱戴,死后路过公安县,县民纷纷将竹竿插在路边,上挂纸钱,哭祭之。传说所插的竹竿一个月后都长出了竹笋。寇准曾封为莱国公,故称其竹为“莱公竹”。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竹部 > 竹品 > 萊公竹 萊公竹 láigōngzhú 亦稱“相公竹”。竹名。昔傳宋·寇凖逝後,百姓哭祭,折竹植於地,竹枯而筍生,因稱。元·李衎《竹譜詳録·竹品譜·神異品》:“萊公竹,宋寇萊公凖,貶死於雷詔,還葬洛陽,過公安縣,民皆迎祭,哭其喪,斬竹插地,以掛紙錢焚之,竹遂不根而生,尋復成林,邦人神之,號曰相公竹。”清·張岱《夜航船·植物部·草木》:“萊公竹,寇萊公死後,歸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縣,人皆設祭哭於路,折竹植地,以掛紙錢。逾月視之,枯竹皆生笋,人號‘萊公竹’。因立廟,號‘竹林寇公祠’”。參閱《淵鑑類函》卷四百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