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莫斯科公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莫斯科公国 14~15世纪时东北罗斯的封建国家,因建都莫斯科而得名。莫斯科城始建于1147年,原为弗拉基米尔公国的领地。13世纪上半期分出,不久为拔都所败,臣服于金帐汗国。1328年,伊凡一世(1325~1340)由金帐汗国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他一面为金帐汗国代征全东北罗斯的贡赋;一面凭借蒙古力量向外兼并,还将俄罗斯大主教迁到莫斯科,作为政权的支柱。季米特里·顿斯科伊(1359~1389)执政时,实行统一全俄罗斯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并先后打败立陶宛和蒙古军队,提高了莫斯科大公国在罗斯诸国中的地位。伊凡三世(1462~1505)即位后,竭力兼并邻近诸国,并于1480年摆脱金帐汗国的奴役而独立。到16世纪初’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形成。1547年,伊凡四世(1533~1584)(“雷帝”)亲政后,称沙皇。 莫斯科公国13世纪末至17世纪末,东北罗斯以莫斯科为首都的封建国家。莫斯科城于1147年建于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境内。13世纪上半叶,被分封为莫斯科公国。13世纪末,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分裂出来。第1位王公是达尼尔·亚历山大洛维奇(1283~1303年在位),开创莫斯科公国留里克王朝。13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卡里达被金帐汗国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1380年9月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顿斯科伊于库里科沃战役大败蒙古军队,确立了莫斯科公国在罗斯各公国的领导地位。1480年,金帐汗国联合立陶宛进攻莫斯科,失败撤退,从此莫斯科公国摆脱了金帐汗国的控制,统一了东北罗斯。1713年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改名俄罗斯帝国。 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公国Mosike gongguo14世纪至15世纪东北罗斯的封建国家, 首都为莫斯科。13世纪初在弗拉基米尔领地上兴起, 并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水陆的交叉点、各公国的中心、莫斯科周围的天然屏障——从众多分封小公国中脱颖而出。蒙古人征服时期, 争夺蒙古人册封的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是俄罗斯各公国争雄的引线。伊凡一世在位时期 (1325—1340),同特维尔大公争夺大公称号,获胜。兼并了邻近诸公国, 受权为钦察汗代征全俄罗斯贡赋。因善聚敛钱财而获“卡利达”绰号,意为“钱袋”。在其孙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统治时期(1362-1389),继续兼并各公国,开始与钦察汗发生冲突。1380年8月于顿河库里科沃一役击败钦察汗主力, 提高莫斯科公国地位。德米特里因此获得“顿斯科伊”(意即顿河上的英雄)的荣誉称号。伊凡三世时期(1462-1505)先后兼并诺夫哥罗德、特维尔、里亚赞等大公国, 统一大部分领土,奠定俄罗斯基本版图的基础。1480年在乌格拉战役中战胜钦察汗阿合马, 阿合马被击毙, 俄罗斯最终摆脱蒙古人统治。并开始向波罗的海方面扩张领土。其子瓦西里三世先后归并普斯科夫、梁赞等大公国, 完成俄罗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过程。1547年伊凡四世时加冕沙皇, 莫斯科公国变成沙皇俄国。 ☚ 俄国近代史 俄国农奴制 ☛ 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公国Mesikegonggou亦称莫斯科大公国,14—15世纪东北罗斯的封建国家。都城莫斯科始建于1147年。13世纪上半叶,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为莫斯科大公国。14世纪初,势力逐渐强大,陆续合并了四周的公国。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利用金钱收买等手段,得到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并开始领导诸侯。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位时(1359—1389),打败蒙古军队,确立莫斯科在各罗斯公国中的领导地位。伊凡三世在位期间(1462—1505)摆脱了对钦察汗国的依附关系,结束了240年的蒙古人统治,提高了莫斯科公国在俄罗斯的威望,统一了东北罗斯大部分地区,成为俄罗斯统一集权国家的中心。 ☚ 尼德兰革命 沙皇 ☛ 莫斯科公国14至15世纪东北俄罗斯的封建国家。以莫斯科为首都,故名。原为苏茨达尔一王公的领地。13世纪前期,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封为公国。1328年伊凡一世争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开始号令俄罗斯诸公侯。1380年季米特里·顿斯科伊率军击败蒙古军队后,确立了在俄罗斯各公国中的领导地位。15世纪伊凡三世战胜各地封建主,统一东北俄罗斯大部,并摆脱对金帐汗国的依附关系。1521年,瓦西里三世最后完成东北俄罗斯的统一。至此,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称沙皇。从此,莫斯科公国被称为沙皇俄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