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子
莨菪子,又名天仙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种子。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等省区。
本品味微苦,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胃经。功能止痛,镇静,平喘止咳,涩肠止痢。主治胃痛腹痛、风痹疼痛、跌打损伤、癫、狂、痫、咳喘、久泻久痢等证。用治胃痛、腹痛、肾绞痛等,能缓解痉挛而达到止痛效果。如《普济方》妙功散治赤白痢,脐腹疼痛,用本品配大黄为散服。他如《圣济总录》治风痹厥痛,用本品配草乌头、甘草、五灵脂为丸服; 《药性论》治龋齿痛,用子咬于痛处。《千金方》用以研末敷治跌打损伤,均有很强的止痛作用。陈藏器谓其能“安心定志”。可治癫狂、惊痫等证,如《小品方》单用本品为末,经酒渍绞去渣,煎为丸,治疗卒发癫狂;《古今录验方》有莨菪子散治疗五癫,用本品配牛黄、鲤鱼胆、桂心、猪卵为丸。莨菪子又有平喘止咳功效,《崔氏纂要方》记载: 用本品配木香、雄黄等分为末,以羊脂涂纸上,撒末于上,卷作筒,烧烟吸之,可治疗年久喘嗽。《药性论》云: 本品“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故炒用可治久痢、久泻。如脱肛不收,可用本品研末外敷。煎服,0.06~0.6g,分2~3次服。亦入丸散。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不可过量,也不宜连续服用。若过量,则产生口干舌燥,咽喉灼热,皮肤潮红,瞳孔散大等反应,甚至使人心神迷乱,狂走不安,严重者可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日华子本草》云: “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妊娠、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热嗽痰稠者及虚人均禁用。
莨菪叶,亦供药用。味苦,性寒。有毒。有镇静、镇痛、解痉、平喘作用。用于胃痛、神经痛、龋齿痛、支气管哮喘、咳嗽等病证。研末服,0.1~0.15g;或制成酊剂、浸膏服用。民间治支气管哮喘常用莨菪叶少许,入烟叶中吸之。禁忌及注意事项同莨菪子。
实验研究: 种子含生物碱,主要为天仙子胺(又名莨菪碱)、阿托品及天仙子碱(又名东莨菪碱)。又含脂肪油可达25%、甾醇、鞣质。叶含生物碱0.045~0.1%,高的可达0.2%,其中3/4为天仙子胺,次为天仙子碱及阿托品。并含胆碱、鞣质、挥发油和维生素C。
天仙子胺、阿托品及天仙子碱均能阻断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而产生一系列效应:
❶对腺体、平滑肌的影响: 对腺体分泌呈强大抑制作用,引起口干与皮肤干燥,较大剂量可减少胃液分泌量,但往往不降低其酸度,可用于麻醉前给药以减少支气管分泌,尚可用于盗汗及流涎。对平滑肌器官的正常活动影响不大,但对高度收缩的平滑肌则有显著的松弛作用,可用于胃肠痉挛,输尿管痉挛以及膀胱刺激症状。亦能缓解贲门与幽门痉挛,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❷对眼的作用: 有散瞳、升高眼压及调节麻痹的作用。可用于虹膜炎及睫状肌炎。青光眼禁用。
❸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可用于消除迷走神经功能过高所致的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大剂量对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有直接作用,使血管扩张,增加重要脏器的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用于治疗休克。
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阿托品小量时兴奋迷走和呼吸中枢,中毒量引起明显中枢兴奋、不安、激动、幻觉及谵妄等。天仙子碱对呼吸中枢也有兴奋作用,但对高级中枢则主要是抑制,即引起困倦、欣快、遗忘以至睡眠,加大剂量可产生麻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