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荷尔德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荷尔德林 荷尔德林1770—1843Holderlin德国诗人。出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父亲是当地修道院总管,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1788年荷尔德林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和同学谢林、黑格尔结为至友。但是他不愿从事神职工作,后经人介绍去当家庭教师。他的诗歌创作很多,早期主要是“人类理想的颂歌”,著名的有《自由颂》、《人类颂》、《美的颂歌》、《友谊颂》等,这些诗歌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德国青年的热情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中期作品更为成熟,著名的有《人》、《海德尔堡》、《内卡河》、《故乡》、《德国人的歌》、《为祖国而死》等,这些诗歌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分裂局面、鄙陋状态的忧虑。书信体长篇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是荷尔德林的重要作品。小说主人公许佩里翁是一个希腊青年,生长在18世纪土耳其统治下的希腊,每当回忆起古代雅典的光荣,他就为祖国被异族侵占而感到耻辱和忧伤。他参加了1770年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的斗争,后来认识了狄奥提玛,把她看作美的化身,深深地爱上了她。不久,许佩里翁受了伤,又得知狄奥提玛逝世的消息,他感到孤独、悲伤。于是他绝望地离开了祖国来到德国。但德国的现实同样鄙陋、落后,因此他感到,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慰藉,渴望与大自然结合。这部小说诗文并茂,感情充沛真挚,语言和谐有力,有很高的艺术性。荷尔德林由于长期忧郁,爱情上又受挫,身心受到很大损害,1806年精神完全失常。但他的瑰丽诗篇被认为是德国语言的高峰。从他的作品的形式完整性,人道主义理想,对美的追求,对希腊文化的歌颂等方面来看,他属于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从他那梦一般忧郁的渴望,热情的主观意识,现实和理想的不协调,幻想中的自我陶醉等方面来看,他又是属于当时兴起的浪漫主义一派的。 ☚ 席勒 施莱格尔兄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