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北宋石棺线刻杂剧图
北宋戏曲文物。1978年出土于河南荥阳东槐西村一宋墓中。青石棺盖中央竖刻“大宋绍圣三年(1096)十一月初八日朱三翁之灵,男朱允建”,棺侧有一幅长一百八十厘米,高三十五厘米的线刻图,其内容自左至右可分为饮宴观杂剧图、祇应上宴图、庖厨图三部分。饮宴观杂剧图绘刻墓主夫妇坐于桌后,桌前四位杂剧演员正在作场:左一人头戴东坡巾,着圆领窄袖袍,腰束带,右手执细杖,左手前指;左二人头上软巾诨裹如角,颈围布巾,打结于前,着短褐,双小腿裸露,右手持磕瓜;左三人颧骨高凸,侧身作笑脸,戴尖顶帽,身着长袍,肩头有一大补丁,腰微弓,叉手拱于胸前;左四人似扮女子,正面而立,双手作抃;头上披向两耳边垂下之软巾,上穿右衽襦,下系百褶裙;鼻大如蒜,双目圆睁,两道黑墨自额贯眼而下,呈“八”形,左脸颊有一大墨点,均为化妆所致。表演剧目不详。图中有石砌雕花栏杆,可知杂剧表演在庭院或花园中进行。迄今发现的戏曲文物多为演员角色一字排列,这幅描绘演出场景的线刻图,为研究宋金杂剧的具体表演形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其中的装旦色尤其引人注目。原物存河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