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荔枝殼 荔枝殼 lìzhīké 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乾燥外果皮。赤褐色,有多數小瘤狀突起,内面光滑,深棕色。主治痢疾,濕疹,血崩。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果菜米部·荔枝》:“《廣州記》云:荔枝精者,子如鷄卵大,殼朱,肉白,核如鷄舌香。”明·陳嘉謨《本草蒙筌·果部·荔枝肉》:“殼燒解穢,種痘宜求。” 荔枝壳药名。出《本草蒙筌》。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外果皮。除湿止痢,止血。治痢疾,血崩。内服: 4.5~9g,或煅存性研末服。煎水洗湿疹。本品含多酚氧化酶。 荔枝壳lì zhī ké《本草纲目》果部第31卷荔枝(6)。药名。 【基原】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果皮。 【功用主治】治痢疾,血崩,湿疹。《广西中药志》:“洗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