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荒原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荒原派 荒原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诗歌流派,又称“荒地派”。得名于英国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1947年由诗人鲇川信夫等发起“荒原”小组,出版《荒原》专刊,1950年出版了年刊 《荒原诗集》。该派成员还有田村隆一、北村太郎、三好丰一郎、黑田三郎等。《荒原诗集》第一辑的序文《向X献辞》 中提出了该派的主张:“不要苛且偷安; 要善于发问;要敏锐地发挥注意力的器官——耳朵的作用; 为了加深对自己生命的认识,要坚定不移地进行理智的探讨——我们要发挥这种真挚努力的精神,走向现代的荒地。”该派诗人在战时大多被驱往战场,久经忧患,郁积了许多苦痛与哀伤,战后借诗歌抒写感慨,表达他们的思考及幻灭感,情调凄凉,风格阴郁。最能代表该派特征的诗作之一是田村隆一的 《幻想的人》。该诗结尾写道:“正如原野里有小鸟的尸骸,我脑海里充满着死亡的影子,世界上所有的窗户都死气沉沉,看不见一个人影。”日本文学史家松原新一认为,荒原派效法英国诗人艾略特,但艾略特追求传统,重建正统的愿望在荒原派身上不复存在。吉田精一指出,荒原诗人们“确认现代的破坏性的根源和对于未来的令人战栗的预感,给现代诗歌灌注了激动人心的精神”(《现代日本文学史》)。 ☚ 透明族文学 ·文论专著· ☛ 荒原派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诗歌流派。因崇拜英国现代派诗人艾略特,故以其长诗《荒原》取名,成员均为二次大战的被迫参加者,其诗作以控诉军国主义的罪行为主题,倾吐普通士兵哀伤与苦痛的情感。情调悱恻,风格阴郁。代表作有鲇川信夫的组诗《救护船日记》,田村隆一的《四十年代的夏天》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