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石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草石蠶
草石蠶  cǎoshícán

骨碎補科植物蓋陰石蕨的根莖或全草。根莖長條狀,扭曲,灰白色至灰褐色,密被膜質鱗片,質脆,易折,斷面棕色或緑色。主治濕熱黄疸,咳嗽,乳癰,肺癰。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草部·草石蠶》:“根:浸酒除風破血;主溪毒,煮食之。”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草部·草石蠶》:“治虎傷收口用之,虎咬成瘡,口不斂者,爲末摻上,即痂。”

草石蚕Chinese artichoke

唇形科(La-biatae)水苏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Stachys sieboldii Miq.,别名螺丝菜、宝塔菜、甘露儿、地蚕。块茎肉质脆嫩,每100克块茎中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15~18克。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中之上品。原产中国北部,《农政全书》(1639)有栽培及利用的记载。全国各地都有零星种植。17世纪末传入日本,1882年引入欧洲,1900年后传到美国,茎方形四棱,上有倒生长刺毛,基部发生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叶长椭圆卵形,先端尖,基部心脏形,边缘圆锯齿状,两面具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覆柔毛。穗状花序,着生2~6轮花,每轮有花3~6朵,小花柄基部有一对刚毛状小苞片,易脱落。花萼钟状,花冠淡红紫色。夏秋开花。黑色小坚果。有地蚕及银条两个类型。一般用块茎繁殖。喜温暖湿润,宜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可与其他作物间作,终霜前后栽植。行距6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栽种块茎1~2个,每亩需块茎15~25公斤。栽植后约经30天出芽,茎高6~10厘米时浇水、追肥、中耕除草,并浅培土,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块茎外露。夏季干旱炎热,要适量施肥。如茎叶生长过盛宜摘心,促使地下块茎发育。秋末茎叶萎缩后可随时采收;也可翌年春季萌芽前采收。块茎小不易收净,第二年萌发成新株,经选苗,可移栽种植。留种:采收时选留大小适中的块茎作种,于室外排水良好处用湿沙土与块茎层积越冬,供翌年种植。


草石蚕

草石蚕

药名。
❶出《本草拾遗》。又名石蚕、石祁蛇、白伸筋、老鼠尾、白毛蛇、筋碎补。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Moore的根茎或全草。分布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甘、淡,凉。祛风利湿,散血凉血,解毒,止痛。
❶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吐血,便血,尿血,肺痈。煎服: 15~30g。
❷捣敷治乳痈,扭伤; 捣汁涂治带状疱疹、蛇咬伤。全草预试含黄酮苷、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糖类。
❷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❸见《本草汇编》。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草石蚕Chinese artichoke

Stachys sieboldii Miq. ,又称螺丝菜、宝塔菜、甘露子等。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东亚。中国自古栽培。喜湿润,不耐高温干旱。叶对生,长椭圆形,边缘锯齿状。轮伞花序,每轮有花3~6朵,小花柄基部有一对刚毛状小苞片;夏秋开花,花萼钟状,花冠淡紫红色。坚果黑色。茎方形,地下部发生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螺丝状块茎。块茎既是繁殖材料,也是产品。栽培上分地蚕和地藕两个品种。
❶地蚕:植株矮,叶片卵圆形,块茎长2~4 cm,形似蚕蛹,半透明至白色,品质好;
❷地藕:植株较高,叶片宽披针形,匍匐茎较长,块茎组织松,易空心,有异味,产量较高,品质差。地下肉质茎脆嫩,可盐渍、酱制或作蜜饯,风味良好,为扬州酱菜珍品。

草石蚕

草石蚕cǎo shí cán

《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草石蚕(1)。药名。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的块茎或全草。
【别名】地蚕(《日用本草》),甘露子、地露(《饮膳正要》),甘露儿(《救荒本草》),土蛹(《余冬录》),宝塔菜(《中国植物图鉴》),蜗儿菜(《江苏植药志》),土虫草(《陆川本草》),地枯牛草、地纽(《贵州草药》)。
【性味】
❶《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❷《贵州草药》:“性平,味甘微辛。”
【功用主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
❶《饮膳正要》:“利五脏,下气,清神。”
❷《江苏植药志》:“治心痛。”
❸《陆川本草》:“滋养强壮,清补肺金,功类冬虫草,治身体羸瘦,虚劳咳嗽,小儿疳积。”
❹《贵州草药》:“清肺解表。全草:治风热感冒,根:治肺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全草半两至一两;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草石蚕

草石蚕

草石蚕,又名白毛石蚕、老鼠尾、石奇蛇。始载于《本草拾遗》。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 Moore的根茎或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及华南、西南地区。
本品味微苦、甘,性凉。功能祛风利湿,凉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吐血、便血、湿热黄疸、带下、痈肿疮疡、咽喉及牙龈肿痛等证。用治风湿所致的关节酸痛及腰腿痛,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可单味煎服,亦可浸酒或研末服。以其能活血散瘀,故与杜衡配伍研末黄酒过服,或用鲜品捣烂外敷,可治筋伤骨折、扭挫伤、腰肌劳损等。本品还能凉血止血,内服可止吐血、便血、尿血等。用治湿热黄疸、带下、淋浊,有退黄、止带、通淋之功;治黄疸可与茵陈、山栀等配用。以其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故煎服可治肺痈、咽喉肿痛及牙龈肿痛; 捣烂敷可治乳痈、疖肿;如绞汁加雄黄少许搽,治带状疱疹有效。煎服,15~30g。多服可引起腹泻,故脾胃虚寒者慎用。

☚ 菝葜   常春藤 ☛
000022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