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草果3878草莓。北京官话。北京〖〗。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草豆蔻 > 草果
草果  cǎoguǒ

即草豆蔻。

草果

药名。出《本草品汇精要》。又名草果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et Lem.的果实。主产云南、广西、贵州。辛,温。入脾、胃经。燥湿温中,消食化积,祛痰截疟。治脘腹胀痛,痰饮痞满,反胃呕吐,肠鸣泄泻,下痢赤白,食积,疟疾。煎服:3~6g。气血虚少及素体阴虚者慎用。种子含挥发油等,油中主含桉叶素,还有橙花醛、α-和β-蒎烯等。果实又含咖啡酸、挥发油等。

草果tsaoko amomum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Lemaire,又称豆蔻。姜科,豆蔻属(砂仁属)。多年生丛生草本。全草有辛辣香气。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栽培或野生于疏林内,常见于溪沟边土质肥沃地方。根状茎横卧,粗壮肥大,淡紫红色。地上茎圆柱状。叶2列,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边缘干膜质,有短柄或无柄,有叶舌,叶鞘开放抱茎。穗状花序,由根状茎生出;花两性;花萼管状,3裂;花冠管状,红色,裂片3枚,唇瓣大形;能育雄蕊1枚;子房下位,3室。蒴果矩圆形或卵圆形,红棕色。可用地下茎和种子繁殖。喜热带、亚热带气候,不耐强光,宜栽培于富含腐殖质、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的荫蔽环境。果可作调味香料。果药用,燥湿、祛寒、除瘀、消食、截疟。

草果

1. 植株 2. 果序

草果cǎo guǒ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豆蔻(36)。药名。
【基原】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rost et Lem的果实。
【别名】草果仁(《传信适用方》),草果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性味】辛、温。
❶《饮膳正要》:“味辛,性温,无毒。”
❷《本草逢原》:“辛,温,涩,无毒。”
❸《本草从新》:“辛,热。”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积。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❶李杲:“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臌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❷《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❸《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
❹《本草求原》:“治水肿,滞下,功同草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八分至一钱半钱;或入丸、散。
【备注】李时珍误以为草果与草豆蔻同为一物,而将草果并入草豆蔻条。两味药仅略有差别。《本草求真》:“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腹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指草果)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草果

草果

姜科豆蔻属植物,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著名土特产品之一。高约两米,全株有辛香味,根茎似姜,淡紫红色,花红色,由根茎上抽出,果实呈穗状,长椭圆形,嫩时绿色,成熟时紫红色。草果味辛辣带香气,是菜肴重要调味香料,常用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草果味辛性温,并能解毒,去口臭,果实入药能治心腹痛,食积不消,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腹胀,疟疾,止泻,止吐,益精明目。

☚ 灵芝   茯苓 ☛

草果cǎoɡuǒ

中药名。出《本草品汇精要》。又名草果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Crevostet Lem. 的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辛,温。入脾、胃经。燥湿除寒, 祛痰截疟。治腹痛痞满、呕吐、泻痢、疟疾, 煎服: 3 ~6 克。种子含挥发油等。油中主含桉叶素。

草果

草果

草果

草果,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始载于《本草品汇精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的果实,用时取出种子。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
本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温中,消食化积,祛痰截疟。主治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胸膈痞满、宿食不化、泄泻下痢、疟疾等证。本品为治脾胃寒湿之主药,故凡寒湿邪滞中焦,胃失和降之心腹冷痛、呃逆、呕吐,可用草果温脾胃,祛寒湿,常配吴茱萸、干姜、藿香、半夏同用; 亦治宿食不化而胸脘痞满呕恶者,可配厚朴、藿香、山查、陈皮等药以化滞消积; 若脾肾虚寒泄泻,则与大茴香、补骨脂、葫芦巴等温肾药同用。用治肠胃冷热不和之下痢赤白、脏毒便血,可与地榆、甘草、枳壳配用。本品如与半夏、南星、陈皮等化痰药配用,可治痰湿头痛、背痛、痞满欲呕。草果又是治疟要药,对脾寒湿盛或中焦寒痰凝结所致的疟疾,用之尤为适合,可与知母、常山、槟榔配用,如《慈幼新书》草果饮; 若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则配柴胡、黄芩、青皮、川朴等同用,如《济生方》清脾汤; 亦有寒疟不已,振寒少热者,宜配附子、生姜等温药同用,如《济生方》果附汤; 如久疟正虚,又宜与人参、白术、甘草、大枣等补养药配用。煎服,3~6g。姜汁炒或面裹煨。素体阴虚者慎用。
实验研究: 草果果实含挥发油,主含桉叶素33.94%及反式2-十一烯醛11.78%,还含橙花醛、牻牛儿醛、牻牛儿醇、α-及β-蒎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草果酮等十四种成分。

☚ 草豆蔻   罗勒 ☛

草果

草果

蒙古名嘎古拉、德鲁内赛音。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本品味辛,性温、涩、轻、燥;有祛脾、胃寒及赫依,扶胃火,消食之功效。用于
❶草果虽系温性药,但它是脾之良药,因而与其他温、凉性各种药物配伍,可用于脾脏寒热各疾,通常与木棉花、缬草、豆蔻等配伍,制成十九味草果散用:与诃子、红盐配伍,制成三味草果散用于脾脏诸疾;与荜拨、土木香、光明盐、照白杜鹃、肉桂等配伍,制成六味草果散,用于脾脏赫依病;与诃子、丁香等配伍,制成七味诃子散,用于脾热,脾肿大,脾痛等病。
❷消化不良,寒性泄泻: 与石榴、三热药、三良药、蛇床子、肉桂等配伍,制成九味石榴散用。
❸与木香、丁香、小茴香等配伍,制成四味草果汤,用于上行赫依、司命赫依病及头痛病。

☚ 莱菔(附:莱菔子)   豆蔻 ☛

草果

草果嘎果拉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味辛,性温、糙。功能温脾暖胃。主要用于胃寒,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脾寒。草果为三温药、六良药之一。本品与天竺黄、红花、波棱瓜子等配伍,制成十九味草果散,主治寒热性脾病。本品与诃子、甘松、三辛药等配伍,制成十五味草果丸,主治脾病,脘腹胀痛。本品与紫草茸、藏茜草、诃子等配伍,制成十一味草果丸,主治寒热性脾病引起的腹胀肠鸣,脾区疼痛,口舌发紫,消化不良。

☚ 白豆蔻   藏红花 ☛

草果

草果

草果,维吾尔药物名充 卡克乐,别名卡克乐 克巴尔、黑里 开兰、阿拉依其 卡朗。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n tsao-ko Crevostet Lemair或红草果Amo-mun hongtsaoko C.F. Liang et D.Fang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产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后者产于广西、云南南部地区。国外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尼泊尔等国。
本品果实长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 cm,直径1—2.5 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沟及棱线;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破裂,果皮内面浅棕色,有光泽。果实3室,中轴胎座,每室含种子8—11枚,集成长球状。种子圆锥状四至多面体,长宽约5 cm;表面红棕色,被灰白色膜质假种皮,在较狭的一端有一凹状的种脐,合点在背面中央,呈小凹点状,合点和种脐间有一纵沟状的种脊。种皮质硬,种仁(胚乳)灰白色,种子气香,味辛辣,微苦。
本品性一级热、二级干,味辛。功能燥湿生热,调节异常黏液质,补脑爽心,消食开胃,通气止泻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湿寒性脑虚、心虚,胃寒食滞、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内服2—4 g。本品对肠道有害,矫正药为西黄耆胶。若本品缺货可代用小豆蔻、花椒。本品可入蜜膏、消食膏、散剂、汤剂等制剂。实验研究:草果含挥发油3%,油中含α和β-蒎烯、8-按油素、对-聚伞花素、壬醛、癸醛,芳樟醇,樟脑,反-s-烯醛(trans-s-undecenal本品中的辛香成分)。α-松油醇(α-terpineol),橘花醛-α、-β(neral-α,-β),香叶醇(geraniol)、草果酮、橘花叔醇等。

☚ 欧缬草   小豆蔻 ☛
000249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