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地cǎo dì
![]() ![]() ![]() 草地cǎodì❶长满野草或植有草皮的地方。 草地cǎodì长满青草或铺上草皮的土地。 草地caodi❶长着野草或铺有草皮的地方:这儿有一片~,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公园中央那块绿油油的~,正是孩子们的乐园。 草地cǎo dì长着草的地面:宝钗意欲扑了(蝴蝶)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下来扑。(二七·609) 草地 草地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野 另见:草 树木 花草 绿色 ☚ 林草地 水边地 ☛ 草地grassland草本植物(通常指禾草或苔草)占优势、木本植物缺乏或不显著的群落。“草地”一词最早由洪堡(Humboldt,1806)创立,以后经过许多学者对其词义内涵补充和修正,认为草地是按群落外貌分类的群落类型之一。 草地 草地宋元间汪元量的五言古诗。至元二十一年(1284),作者与南宋宗室被遣西行,路经阴山(今内蒙河套北部)附近草原时所作。诗中描写了包括宋恭帝、王昭仪在内的皇族宗室饥寒交迫、历尽艰辛的流放生涯: “龌龊复龌龊,昔闻今始见。一月不梳头,一月不洗面。饥则嚼干粮,渴则啖雪片。困来卧毡房,重裘颇相恋。故人衣百结,虮虱似珠串。”平明猎阴山,呱呱冻欲僵,年老的宫女泪流满面。“忽有使臣来,宣赐尚方膳”,也只能解一日之饥。 ☚ 天山观雪王昭仪相邀割驼肉 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 ☛ 草地 草地宋元间汪元量的五言古诗。至元二十一年(1284),作者与南宋宗室被遣西行,路经阴山(今内蒙河套北部)附近草原时所作。诗中描写了包括宋恭帝、王昭仪在内的皇族宗室饥寒交迫、历尽艰辛的流放生涯: “龌龊复龌龊,昔闻今始见。一月不梳头,一月不洗面。饥则嚼干粮,渴则啖雪片。困来卧毡房,重裘颇相恋。故人衣百结,虮虱似珠串。”平明猎阴山,呱呱冻欲僵,年老的宫女泪流满面。“忽有使臣来,宣赐尚方膳”,也只能解一日之饥。 ☚ 天山观雪王昭仪相邀割驼肉 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 ☛ 草地 草地caodi所有天然的和人工的草本群落的统称。在欧美国家使用较广泛。 ☚ 草甸 苔原 ☛ 草地 草地Caodi所有天然的和人工的草本群落的统称。在欧美国家使用较广泛。天然草地大多是以多年生禾草为主的植物群落。人工草地是指人工加以管理的天然草地和经人工种植的草地。人工草地有时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单一,如豆科植物是优良的牧草,有时被单独栽培。草地通常作为放牧的场所,但人们为了自己的需要也将草地作为别的用处,如开垦为农田,作为娱乐场等。 ☚ 温带沙漠 沼泽植被 ☛ 草地 草地Caodi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包括湿生的草甸、中生的次生高草甸、亚高山草甸以及旱生的草原等。例如我国青藏高原的草本植被, 即统称草地。 ☚ 植物园 都督 ☛ 草地指供牲畜利用的一切植物群落的着生地。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又称“草原”。 草地非植被分类单位。参见“农业”中的“草地”。 草地 草地草地是指生长可供家畜家禽采食的植被、为人类生活提供产品、具有特定功能的绿色地段。湖南省具有天然草地面积637.27万公顷 (包括专用、林牧、农牧兼用草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566.6万公顷,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8.91%。天然草地可分为农林隙闲类、草丛类、灌丛类、疏林类、草甸类、灌木林类、林间类7大类。其中与农、林用地交错的农林隙闲地类草地面积最大,达235.77万公顷,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7%。草甸类草地面积3.37万公顷,只占草地总面积的0.53%,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滨,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湖南的天然草地面积较为分散,据统计,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成片草地达43061处,总面积为315.13万公顷,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49.5%。草场资源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是山区,面积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64%,平原区因农业活动频繁,草地仅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8%。湖南草场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牧草种类多,鲜草量较高,但多属于典型低蛋白草类; 草场结构较单一、欠稳定,湖南草地畜牧业起步较晚,天然草地尚有1/2未被开发利用。 ☚ 林地 陆地水域 ☛ 草地grassland;meadow 草地grassland 草地range;grassland 草地grassland 草地地区名。四川阿坝藏族地区若尔盖、红原、阿坝三个牧业县的合称。其名始见于《明史·土司传》:洪武二十一年(1388),朵贡生番则路、南路等引草地生番千余人寇潘州阿昔洞长官司。自明、清迄于民国,其地均归松潘管辖。清雍正元年(1723),招抚其地班佑等12部落,授班佑为土千户,授巴细、阿细、上作尔革、合坝、辖漫、下作革、物藏、热当、磨下、甲凹、阿革等为土百户,均在若尔盖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