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荆门包山2号墓竹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荆门包山2号墓竹简战国楚简。简称包山楚简。1986年出土。共有竹简448支,其中有字简278支,总字数12 472个。分别出自东室、南室、西室和北室,保存基本完好。按内容可分作文书、卜筮祭祷记录、遣策三大类。文书类简共197支。卜筮祭祷记录简共54支,可分为26组,各组简按贞问或祭祷的时间顺序排列,每组记一事,多则四五简,少则一简。内容皆是为墓主贞问吉凶祸福、请求鬼神与先人赐福、保佑。可分为卜筮与祭祷两类。卜筮简一般包括前辞、命辞、占辞、祷辞和第二次占辞等部分。祷辞则是为了解除忧患,向鬼神祈祷、请求保佑和赐福之辞,及可以解脱忧患之鬼神和办法。简文中尚有部分贞卜的卦画。每个卦画由两个卦组成,左右并列,其含义还有待研究。遣策简共27支,分四组与葬器放置一处,所记均为随葬物品。竹简呈黄褐色。卜筮祭祷和文书简制作较为精细,遣策简相对粗糙。竹简厚0.1—0.15厘米,长、宽略有区别。部分遣策较长,一般在72.3—72.6厘米之间,宽0.8—1厘米。另一部分则稍短,稍窄。卜筮祭祷简的长度大致有3种:69.1—69.5厘米、68.1—68.5厘米、67.1—67.8厘米,宽度基本在0.7—0.85厘米之间,个别达0.95厘米。文书简的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的长度没有超出62—69.5厘米,少数短至55厘米左右,宽一般在0.6—0.85厘米之间,个别宽至0.95厘米。竹简黄面一侧的边沿,大部分刻有一到二个或三个直角三角形的小契口,用以固定编联竹简的丝线。契口长0.3—0.5厘米、宽0.2厘米、深0.1—0.2厘米不等。文字主要书于竹黄一面,少数书于竹青面,墨迹清晰。除部分遣策的简首和简尾分别留有1.5—1.7厘米、1.6—1.8厘米的空白外,其它竹简一律顶端起书,不留天头和地脚。简文由多人书写而成。每简字距稀疏不一,字数多少悬殊,少者2字,多者达92字,一般为50—60字左右。同一简中为了区别不同的内容,往往留有一段空隙。有的在一段文字中间有墨书的符号,如丶、-、=。前者是分句号,后者为重文或合文号,横线是分段号。个别简则以⧗形表示分段。简背书写有字者24支,大多与正面内容相关。篇题较少,多书于简背,字形较大,都属文书类,分别是《集箸》、《集箸言》、《受期》、《疋狱》4种。据简文记载,墓主为邵,官居左尹,时代为战国中期。简文还涉及到很多人名、地名、官名、历史事件等,并出现了一些新字和异体字,内容十分丰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