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荆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荆芥jīng jiè

中药名。功能解表,理血,主治感冒风寒:宝玉看(药方)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五一·1198)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假蘇 > 荆芥
荆芥  jīngjiè

即假蘇。

荆芥herba schizonepetae

辛温解表药。出《吴普本草》。见《蕃牧纂验方》。又名假苏、稳齿菜、四棱秆蒿。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g.的全草或花穗(图)。切断生用,炒黄或炒炭用。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辛,温。入肺、肝经。功能解表祛风, 止血, 消疮毒。主治:❶外感风寒、风热症, 与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等配伍, 如荆防败毒散。
❷疮疡初起兼表证, 配金银花、连翘、防风等同用。
❸衄血、便血、子宫出血,炒黑与止血药同用。
❹牛时疫流行, 配防风、柴胡、前胡、桔梗、苦参等同用(《养耕集》)。牛、马15~60克;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表虚自汗, 阴虚发热慎用。解表、祛风生用; 止血炒黑或炒炭用。花穗名荆芥穗, 功用相似而发汗力较强。全草含挥发油1.8%。油中主要成分是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D-limonene)、左旋胡薄荷酮等。煎剂或浸剂, 对实验性发热, 有轻微解热作用, 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增强汗腺分泌, 解除平滑肌痉挛。炒炭能使出血和凝血时间大为缩短。

荆芥

荆芥

药名。出《吴普本草》。又名假苏、稳齿菜、四棱杆蒿。为唇形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enth.) Briq. 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辛,温。入肺、肝经。解表,祛风,透疹,止血,消疮毒。
❶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荨麻疹。
❷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❸治疮疡初起,疥疮,瘰疬。煎服:4.5~9g。解表、透疹生用,止血炒炭用。表虚自汗者、阴虚头痛者忌服。花穗名荆芥穗,功用与荆芥相同,而发散力量较强。全草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是右旋薄荷酮,还有右旋柠檬烯,左旋胡薄荷酮等。另含荆芥苷(Schizonepe-toside) A、B及C,芹菜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还含香叶木素、咖啡酸等。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荆芥炒黑后,能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荆芥有微弱的解热、抗肿瘤作用。

荆芥fineleaf schizonepeta

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又称裂叶荆芥、假苏。唇形科,裂叶荆芥属。一年生草本。生于林缘或路边等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省区;朝鲜半岛也有分布。茎直立,疏被灰白色短柔毛。叶片羽状,3裂,偶有多裂,裂片条形或披针形,两面有短柔毛,背面有凹陷腺点。轮伞花序,每轮多花,由轮状花序组成顶生间断的假穗状花序;花萼狭钟状,顶端5齿;花冠青紫色,上唇顶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椭圆形;2强雄蕊。小坚果矩圆状3棱形,果皮棕色,光滑,并有小腺点。以温暖湿润气候为宜。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全草有强烈香味,可提取芳香油。地上部称荆芥,菜用;花序称芥穗,供药用;能解表散风、透疹。

荆芥

别名假苏、娄芥。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茎四棱。叶交互对生。花冠唇形,淡紫红色。为栽培品种,伊犁地区,奇台、玛纳斯等地有种植。具有解表祛风、清热散寒、止血的功能。药用茎叶和花穗。主治风寒感冒、便血、荨麻疹、小儿痘疹不发、咳嗽、发烧等病症。杀虫植物,对蚜虫、小麦秆锈病、小麦叶锈病有效。

荆芥schizonepeta

系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与花穗。内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右旋柠檬烯等。本品有解表退热、散风透疹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发烧、麻疹不透、荨麻疹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量3~9g。

荆芥jīng jiè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荆芥(222)。药名。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的全草。
【别名】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
【性味】辛,温。
❶《本经》:“味辛,温。”
❷《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入肺、肝经。
❶《本草纲目》:“入足厥阴经气分。”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❸《本草江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用主治】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
❶《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❷《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㖞斜,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❸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❹《食疗本草》:“助脾胃。”
❺《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❻《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❼《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❽《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荆芥jīnɡjiè

中药名。出《吴普本草》。又名假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ench. ) Briq. 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辛, 微温。入肺、肝经。解表祛风, 止血透疹, 消疮毒。治感冒发热, 头痛鼻塞; 咳嗽, 咽喉肿痛; 麻疹透发不畅, 荨麻疹; 吐血, 衄血,便血, 崩漏, 产后血晕; 痈肿, 疥疮瘰疬。煎服: 4. 5~ 9 克。解表生用, 止血炒炭用。花穗名荆芥穗, 功用与荆芥相同, 而发散力量较强。全草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右旋柠檬烯、左旋胡薄荷酮等。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炒黑成炭后, 能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

荆芥

荆芥

荆芥

荆芥,又名鼠实、姜芥、稳齿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假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带花穗的地上部分。秋季开花结果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称全荆芥; 采收花穗晒干,称荆芥穗。茎呈四棱形,长20~60cm,淡紫红色或淡绿色,被有白色短柔毛; 体轻,质脆,断面纤维性,中心有白色髓部。叶对生,大多脱落,完整的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茎枝顶端着生轮伞花序,排列成穗状,长2~8cm,宿萼钟状,顶端5齿裂,裂片长卵形,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 花冠唇形,长稍过花萼,暗紫红色,大多已脱落。小坚果矩圆状三棱形,棕褐色,包藏于宿萼内。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
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肝经。功能解表,散风,透疹,止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麻疹初起,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及痈肿、瘰疬等证。荆芥主升主散,长于发散风邪,虽为辛温之品,但性较平和,无论感冒风寒、风热皆可应用。治疗风寒感冒,常配伍防风、羌活、苏叶等辛温发表之品以祛风散寒,如荆防败毒散; 治疗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邪在肺卫,常配入薄荷、牛蒡子、银花、连翘等辛凉清热药中,加强散表透邪的作用,如银翘散。荆芥既能解散风邪,又善清利头目,故治疗头风头痛,亦为常用之药,如《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治偏正头痛,《证治准绳》荆芥散治头风,《杂病源流犀烛》荆芥连翘汤治风热上攻,耳肿疼痛等,都配用本品,取其上行头面以祛风邪之功。
荆芥配入祛痰止咳药中,亦可用于外感咳嗽,如《医学心悟》止嗽散,治风寒咳嗽,久而不已,咯痰不爽。前人又有“咽痛必用荆芥”之说,故凡由外感风热而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亦常与桔梗、甘草等伍用,如《和剂局方》荆芥汤。现代临床也常用本品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等证。荆芥宣散透疹之功颇著,治疗小儿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可与葛根、牛蒡子、蝉衣等合用; 治疗风热隐疹,常同防风、白蒺藜、蝉衣等为伍。合苦参煎汤外洗患部,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皮肤瘙痒也有效果。荆芥能入血分而祛风清热,炒炭则性偏收敛,故有止血功能,为治疗多种血症要药。如合藕节、黑山栀、白茅根等,可治鼻衄;合地榆、槐花炭等治肠风便血; 合当归、益母草、陈棕炭、川断炭等可治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濒湖集简方》则以荆芥与砂仁同用,研末服治小便尿血。此外,荆芥又具有消疮毒、破结气的功能,如《本草汇言》合金银花、土茯苓、熟地为丸服治一切疮疥。《简便单方》用荆芥一味煎汤熏洗痔疮肿痛。《太平圣惠方》用荆芥合牛蒡子等研末煎服,治风毒瘰疬,赤肿硬痛;近世也有用荆芥配夏枯草、玄参、牡蛎等消痰软坚之品,治疗瘰疬结核。煎服,5~10g。本品性主升散,凡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荆芥穗的功用与荆芥同,惟升散之性较强。
实验研究: 荆芥全草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和右旋柠檬烯,并含α-和β-蒎烯,莰烯、 对聚伞花素、 3-甲基环己酮、左旋异䓝酮、β-榄香烯、石竹烯、左旋胡薄荷酮、异胡薄荷酮、β-葎草烯、胡椒酮、胡椒烯酮等。
荆芥挥发油中的成分右旋薄荷酮和3-甲基环己酮具有镇痛作用,左旋胡薄荷酮具抗炎作用。挥发油有轻度健胃、驱风、解痉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紫苏叶   防风 ☛

荆芥

荆芥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 Peta tenuifolia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采收、晒干。
本品为带有花穗的茎枝,茎呈方柱形,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轮伞花序顶生,花5齿裂,萼筒状,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荆芥为少阳人药。功能祛风解表,止血。主要用于少阳人的太阳病、少阳病的头痛、寒热往来,以及结胸、胸膈烦躁者,也用于各种出血症。如《东医寿世保元》荆防败毒散,用本品配羌活、独活、柴胡、防风、赤茯苓、地骨皮、生地、车前子各4g,以祛风解表,清热滋阴,治少阳人太阳病、少阳病的头痛、寒热往来者。如《东医寿世保元》荆防导赤散,用本品配生地12g、木通8g、玄参、瓜蒌仁各6g、前胡、羌活、独活、防风各4g,以大清胸膈、滋阴除烦,治少阳人结胸及胸膈烦躁者。本品配熟地20g、山茱萸15g、茯苓、泽泻各60g、车前子、防风、玄参、丹皮、地骨皮、枸杞子、覆盆子各5g,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治吐血、便血、衄血。常用量为10~15g。

☚ 滑石   车前子 ☛

荆芥

荆芥

蒙古名哈热—吉如格巴、吉如格—纳格布。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或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tiid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本品味苦、辛、涩,性温、涩、燥、轻。有杀虫,防糜烂,疗伤、祛巴达干之功效。用于
❶阴道虫,肛门虫,肠内寄生虫及皮肤寄生虫等诸虫症:与蔓荆子、岩嵩等配伍,制成八味蔓荆子散用。
❷外伤感染化脓,肌肉肿痛:与双花千里光、独一味等配伍,制成创伤总方用。

☚ 驱虫药   香薷 ☛

荆芥jing jie

【医学】schizonepeta tenuifol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