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荆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荆巫》

唐·罗隐

楚荆人淫祀者旧矣2。有巫颇闻于乡闾3。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4,祈疾者健起,祈岁者丰穰5。其后为人祈也,羊猪鲜肥,清酤满卮6,祈疾者得死,祈岁者得饥。里人忿焉而思之未得7

适有言者曰8:“吾昔游其家也,其家无甚累9。故为人祈,诚心罄乎中10,而福亦应乎外。其胙必散之11。其后男女蕃息焉12,衣食广大焉,故为人祀,诚不得罄乎中,而神亦不歆乎外13。其胙且人其家。是人非前圣而后愚,盖牵于心,不暇及人耳。”

以一巫之用心尚尔,况异于是者乎!

1本文选自《谗书》。荆巫即荆楚之地的巫人。2楚荆:今两湖地带,古为楚国。楚,别称荆。淫祀:民间流行的祭祀。3乡闾:乡里。4歌迎舞将:用歌舞迎神送神。将:送。5岁:一年的收成。丰穰(rang):丰熟。6清酤:清酒。卮(zhi):酒器。7里人:乡人。8合适:恰好。9累:负担。10罄:显现。中:指内心。11胙(zuo):祭肉。12蕃息:滋生众多。13歆(xin):飨,祭祀时神灵先享其气。

【析点】 荆巫“初为人祀”,尽管“筵席寻常”,但一心履行着为人祈福禳灾的神圣职责,获得了“颇闻于乡闾’的好名声,正是俗言所谓“心诚则灵”。其“后为人祈”,鲜肥的羊猪、满卮的清酒,名为娱神,实则是为了中饱私囊。私心作祟,神灵自然“不歆乎外”,自然也就声名狼藉了。作者本意在于以小喻大,借题发挥,“一巫之用心尚尔,况异于是者乎!”将矛头暗指晚唐腐朽的统治阶层“非前圣而后愚,盖牵于心,不暇及人尔”,一语中的,揭露了晚唐官僚因私害公,不恤民生的丑行。

篇中借寓言故事来说理,含蓄蕴藉,机锋暗藏,好似无形的匕首和投枪。这与作者生当晚唐黑暗动荡之时,自身失意落魄,历尽坎坷,对现实看得更为透彻了悟是分不开的。鲁迅曾将晚唐战斗的小品文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罗隐充满抗击奋争之辞的小品文在晚唐小品中更是独树一帜


杂文《荆巫》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荆巫

 荆楚人淫祀者旧矣。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祈疾者健起,祈岁者丰穰。其后,为人祀也,羊猪鲜肥,清酤满卮,祈疾者得死,祈岁者得饥。里人忿焉,而思之未得。
 适有言者曰:吾昔游其家也,其家无甚累(11),故为人祀,诚必罄乎中(12),而福亦应乎外(13),其胙(14)必散之。其后,男女蕃息焉(15),衣食广大焉,故为人祀,诚不得罄于中,而神亦不歆(16)乎其外,其胙且入其家。是人非前圣而后愚,盖牵于心(17),不暇及人耳。以一巫之用心尚尔(18),况异于是者乎!

 

(《谗书》)


 注释 ①荆楚——古国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淫祀: 指非祀典规定的而在民间流行的祭祀。《礼记·典礼下》: “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旧:久。②巫——旧时以歌舞事鬼神者,男曰觋(xi),女日巫。闻: 知名,闻名。乡闾: 犹言乡里。《周礼·大司徒》谓“五家为比”,“五比为闾”。③筵席——指祭祀时的祭品,如酒肉等。④将——送。⑤祈——求福于神。⑥岁——谷熟曰岁; 丰穰(rang)——丰熟。⑦清酤——清澈的好酒。卮(zhi): 酒器。⑧饥——灾年。《尔雅·释天》: “谷不熟为饥。” ⑨里人——乡闾之人,村中的人。(10)适有言者——恰巧有了解神巫情况的。适: 恰巧,适逢。言者:讲神巫情况的人。(11)累——指家室的牵累。(12)罄(qing)——完全,尽。此句意为:必定拿出全部诚心。(13)福亦应乎外——神在外面也相应地降以福。(14)胙(zuo)——古时祭祀用的酒肉。(15)蕃息——子女滋生盛多。(16)歆(xin)——飨,特指神灵降临,闻到祭品的香气。(17)牵于心——思想上受私事的牵累。(18)尚尔——尚且如此。
 赏析 此文用荆楚巫者有家室前后与人祀神效果完全相反的故事,暗刺当时的官吏们为一家之私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现实,以小喻大,题微旨远。
 喻理于事,通过形象议论而达到讽刺、批判的目的,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神是人的祸福的主宰,巫则是人与神之间的使者,人的意愿通过巫而达于神; 而帝王是神在人间的代表,帝王与百姓之间的下情上达,上令下行,则是通过各级官吏来进行的。所以巫与官吏实负同一职责。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以巫比吏而达到形象说理的。
 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融于一体,是中国说理文的传统。巴人曾说过: “就因为中国学者文人的思维法则的直觉性,这使中国的学术文字(论理文——笔者),始终不能纯然脱离文学的形式——形象性。” (《论鲁迅的杂文·鲁迅杂文的形式与风格》) 《荆巫》在第一段中对巫无家室之前和有家室之后,作了绘声绘色的对比描摹,暗藏机锋; 又用“里人忿焉,而思之未得”加以点染,巧设悬念。紧接着通过“言者”之口,详述其无家室之前“诚必罄乎中”,“其胙必散之”的虔诚萧洒,和有家室之后“诚不得罄于中”,“其胙且入其家”的虚伪贪婪的种种情状; 又用“盖牵于心,不暇及人耳”总其理,巧断妙续,尺水兴波。终则由巫及吏,点明主旨。但“学术文字”的形象说理与文学作品的以形载道,其情形是完全不同的。以形载道中的形必须是完整的“这一个”,且无形便无以载道;而形象说理中的形是片断的,是类的概括,且形只是说理的论据。文中巫有家室前后的情形就是用来论证“牵于心”则“不暇及人”的道理的,它可以用概念、数字、经典等理论性材料替代。不过那时将只有理趣,而无情趣。
 《荆巫》的理趣与情趣又不同于一般传统的说理性散文。传统的论说文“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第十八》)。本文不在于“献主”,而在于贬吏,所以顾不得“进”、“退”,唯“抗争和愤激”是务。“羊猪鲜肥,清酤满卮,祈疾者得死,祈岁者得饥”,作者对当时官吏们向百姓巧取豪夺,致民水火,倾一腔愤怒之情。特别是“男女蕃息”、“衣食广大”、“其胙且入其家”,“牵于心,不暇及人”,更是对官吏们私家、败国、祸民罪行的无情暴露与鞭笞。文章的美感正是产生于这种“里人”积愤的痛快渲泻之中。
荆巫

《荆巫》

晚唐罗隐撰。讽谕散文。收入作者《谗书》。写楚地有个神巫,起初替人祭祀筵席简单平常,每祈必得,非常灵验;后来他替人祭祀,要备办肥猪肥羊,想不到每次都失败。乡人不解其故,有人揭出了这一秘密:原来神巫早先家里无牵无挂,所以替人祭祀时诚心诚意,因而神的福佑也相应降临;但后来他家生养子女多了,衣食费用也大了,因此替人祭祀时不能安心、虔诚,神也就不赐福保佑。神巫并非以前圣明后来愚蠢,只因有私利牵挂在心,便无暇顾及别人。文章以小见大,借荆巫祈神的故事,暗讽统治者由于“牵于心,不暇及人”,最终必然害国害民,身败名裂。

☚ 梅先生碑   英雄之言 ☛
000067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