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荆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荆州李彩升,号荆州,又号一识,原名方韩,清江苏南通人。贡生,官云南同知。善画,尤精兰竹。著有《课鱼庄诗草》。 荆州jīng zhōu〖名词〗 荆州辽代州名。治所今址不详,为东京道所属刺史州。金废。 荆州 荆州《禹贡》时,帝禹设置的行政区。秦汉时分其为江夏、襄阳等诸郡国。东汉时仍置荆州以统诸郡。至明清改为荆州府,属湖北省。《晋书·地理志》:“荆州:案《禹贡》荆及衡阳之地,舜置12牧,则其一也。《周礼》:‘正南曰荆州。’《春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荆山。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及置13州,因旧名为荆州,统南郡、南阳、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江夏7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郡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则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3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3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4郡之地悉复属吴。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2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苍梧立临贺郡,分长沙立衡阳、湘东2郡。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分长沙立安成都。荆州统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长沙、零陵、桂阳、衡阳、湘东、邵陵、临贺、始兴、始安15郡,其南阳、江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改南乡为顺阳郡,又以始兴、始安、临贺3郡属广州,以扬州之安成郡来属。州统郡22,县169,户357548。” ☚ 泾州直隶州 荆州府 ☛ 荆州 荆州古时名城,今为湖北江陵县。春秋战国时为楚都,郢城所在,秦汉时设南郡。汉武帝时置荆州刺史。三国为荆州南郡,晋太康为南郡,宋、齐、梁因之,后置江陵总管府。隋开皇初废,七年(587年)复置江陵总管府,后改荆州总管,后又复南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荆州,上元元年(760年)升为江陵府。元改中兴路,明初改为荆州府,清因之。原筑有土城,明太祖年间依旧基修筑,甃以砖,周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高二丈六尺五寸、设城门六座,东曰新东门、公安门,南曰南纪门,西曰西门,北曰小北门、大北门。府治位于城之西南,有江陵县附郭。有掷甲山、蛇入山、天皇寺等古迹。 湖北江陵荆州古城 ☚ 襄阳 宜昌 ☛ 荆州❶《书·禹贡》九州之一。北界以荆山(今湖北南漳西)。南界以衡山(今湖南衡山西)。东与扬州分界不详。约包括今两湖及江西西部。 荆州jīng zhōu《本草纲目》金石部第10卷越砥(31)。地名。今湖北江陵县。 荆州 荆州汉武帝所置13刺史部之一,共领6郡1国,属地在今湖南境者3郡(桂阳、武陵、零陵)1国(长沙)。东汉治所在汉寿(今常德市东北),东晋时治所迁至江陵(今湖北江陵)。晋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南朝时为长江中游的政治、军事重镇,重要性仅次于扬州。 ☚ 州、县名 交州 ☛ 荆州 荆州领6郡、1国。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3郡、1国:桂阳郡,系分秦长沙郡置; 武陵郡,系分秦黔中郡置;零陵郡,系分秦长沙郡置; 长沙国,系前长沙王吴芮徙封,后长沙定王刘发始封。 ☚ 西汉时期湖南所置州郡 交州 ☛ 荆州 荆州领7郡,治汉寿 (西汉索县故治,在今常德市)。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4郡,即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长沙国改)。 ☚ 东汉时期湖南所置州郡 交州 ☛ 荆州 荆州领14郡,治南郡 (今湖北江陵县)。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10郡,即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长沙郡、临贺郡(分苍梧郡置)、衡阳郡 (分长沙郡西部置)、天门郡(分武陵郡置)、昭陵郡 (分零陵郡北部置。按: 昭陵,至晋朝因避司马昭讳,始改邵陵郡,其他书籍多作邵陵,实误)。 ☚ 三国时期湖南所置州郡 西晋时期湖南所置州郡 ☛ 荆州 荆州领22郡,治襄阳 (今湖北省襄樊市),后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9郡,即南平郡 (吴南郡改)、武陵郡、天门郡、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邵陵郡(吴昭陵郡,因避司马昭讳改)、零陵郡、桂阳郡。 ☚ 西晋时期湖南所置州郡 广州 ☛ 荆州 荆州治江陵 (今湖北省江陵县)。属地在湖南境内有4郡,即南平郡、武陵郡、天门郡、南义阳郡 (以南义阳流民侨置)。 ☚ 东晋时期湖南所置州郡 湘州 ☛ 荆州 荆州领12郡,治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属地在湖南境内有3郡,即南平内史、天门太守、南义阳太守。 ☚ 南朝宋湖南所置州郡 郢州 ☛ 荆州 荆州领12郡,治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3郡,即南平郡、天门郡、南义阳郡。 ☚ 南朝齐湖南所置州郡 郢州 ☛ 荆州 荆州略同宋、齐。所隶州、郡时有增置或更改。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3郡,即南平郡、天门郡、南义阳郡。 ☚ 南朝梁湖南所置州郡 郢州 ☛ 荆州 荆州同前。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2郡 (西魏、北周2郡附),即南平郡、南义阳郡、石门郡 (西魏废天门郡置)、北衡州 (北周废临澧、溇中2县置)。 ☚ 南朝陈湖南所置州郡 沅州 ☛ 荆州 荆州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为加强汉王朝中央集权的巩固,乃于全国设置十三刺史部 (亦称13州),部设刺史,直隶中央。刺史周行各郡国考察,没有固定治所。荆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6郡1国,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3郡1国,即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东汉时期,刺史或称州牧,设治所。治汉寿县 (西汉索县故治,今常德市区),辖7郡。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4郡,即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三国时期,荆州治南郡 (今湖北江陵县)。辖14郡。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10郡,即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长沙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西晋至南朝陈时期,因全国战乱频繁,各州郡增减不一。西晋时,荆州治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后移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辖22郡。属地在湖南境内的有9郡,即南平郡、武陵郡、天门郡、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邵陵郡、零陵郡、桂阳郡。东晋时,治江陵,辖郡时有分并。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3郡,即南平郡、武陵郡、天门郡。南朝宋至梁时,仍治江陵,辖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2郡,即南平郡,天门郡。南朝陈时,治江陵,辖地在湖南境内的有南平郡、石门郡等2郡及北衡州。隋朝以后,荆州辖地仅限于今湖北省。 ☚ 郢州 荆湖北路 ☛ 荆州❶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湖南、湖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一部分,东汉治所在汉寿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其后屡有迁徙。东晋时定治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晋以后辖境渐小,唐时仅有今湖北松滋县至石首县间长江流域和北部今荆门、当阳等县地。唐上元元年(760年)升为江陵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