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荆刘拜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荆刘拜杀

荆刘拜杀

元代四大南戏剧本《荆钗记》、《白兔记》(即《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上: “称戏曲曰‘荆刘拜杀’,益不可晓,殆优人戏单语耳。”

☚ 家门   南杂剧 ☛
荆刘拜杀

荆刘拜杀

明清人对元代南戏《荆钗记》、《刘智远》、《拜月亭》、《杀狗记》四剧的并称和评价。明王骥德《曲律》卷三:“古戏如《荆》、《刘》、《拜》、《杀》等,传之几二三百年,至今不废;以其时作者少,又优人戏单无此等名目,便以为缺典,故幸而久传。”吕天成《曲品》卷上评《白兔》:“世称《蔡》、《荆》、《刘》、《杀》。”《蔡》即《蔡伯喈琵琶记》。凌濛初《谭曲杂札》:“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故《荆》、《刘》、《拜》、《杀》为四大家,而长材如《琵琶》犹不得与。以《琵琶》间有刻意求工之境,亦开琢句修辞之端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识曲者目《荆》、《刘》、《拜》、《杀》为元四大家。”李渔《闲情偶寄》:“《荆》、《刘》、《拜》、《杀》之得传于后,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曲海总目提要·白兔记》条云:“元明以来,相传院本上乘,皆曰《荆》、《刘》、《拜》、《杀》为剧中四大家。”焦循《剧说》:“《荆》、《刘》、《拜》、《杀》为剧中四大家。”明清两代有所谓“江湖十八本”之说,其为首的剧目就是《荆》、《刘》、《拜》、《杀》或《荆》、《刘》、《蔡》、《杀》。由此可见这几本南戏在民间流传之广和观众印象之深。

☚ 明成化刊本白兔记   蔡伯喈琵琶记 ☛
荆刘拜杀

268 荆刘拜杀

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又名《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

☚ 戏剧合称   一人永占 ☛
荆刘拜杀

荆刘拜杀jingliubaisha

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是元代颇负盛名的“四大传奇”。
关于《荆钗记》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在一般认为是元柯丹丘作。写钱玉莲拒绝了富豪孙汝权的求聘,嫁给以荆钗为聘的书生王十朋。后来,十朋考中状元,因拒绝丞相招赘,被派到边远的潮阳任职。孙汝权偷改十朋家书为休书,后母强逼玉莲改嫁。玉莲投河自尽,被福建巡抚搭救,远去他乡。后来经过一番周折,夫妻终于团圆。作品歌颂了主人公坚贞不渝的爱情以及与黑暗势力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刘知远白兔记》为永嘉书会才人编撰。原本不存,在今传本中,以成化刊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保存古本原貌较好。作者根据宋元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刘知远发迹变泰的故事以及《汉史平话》、《刘知远诸宫调》、杂剧《李三娘麻地捧印》等作品写成的。剧本写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少时贫贱,与三娘结为夫妻。后被逼弃家投军,入赘岳帅府,成就功名。三娘受尽苦辛,咬脐产子,托人送往刘知远处乳养。15年后,咬脐郎猎白兔而遇三娘,方得全家团圆。作品批判了嫌贫爱富的陋习,强调“贫者休要相轻弃”的美德。
《拜月记》一般认为是元人施惠作。剧本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而成的,主要是描写蒋世隆与王瑞兰悲欢离合的爱情婚姻故事。秀才蒋世隆与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在战乱中邂逅相遇,患难中结为夫妇。战后,王镇因门第不相当拆散了他们。瑞兰思念世隆,在拜月亭对月祷祝团圆。后来,蒋世隆考中状元,夫妻又破镜重圆。作品歌颂了王瑞兰与蒋世隆患难中的自由结合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战争中的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
《杀狗记》作者不详。今存汲古阁刻本为冯梦龙改订本。这部作品的题材与元人无名氏杂剧《杨氏女杀狗劝夫》大致相同。剧中写孙华因柳龙卿、胡子传的挑拨与胞弟孙荣失和,迫使孙荣寄身破窑,乞食街头。孙华妻杨月真设计杀狗,假作死尸,揭露了柳、胡二人的欺骗,使兄弟重归和好,共受旌表。剧本以宣扬封建伦理思想为主旨,并警诫人们不可妄交酒肉朋友。
这四大南戏,以《拜月记》成就最高,其它作品除少数经常上演的场子外,一般比较粗糙。

☚ 元代南戏   元曲四大家 ☛
000188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