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荀林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荀林父春秋中期晋国执政。字伯,谥桓子。晋文公建立“三行”(三支步兵)抵御狄人,被任为中行之将,故又称中行桓子、中行伯。文公五年(前632年),参加城濮之战,任“御戎”。晋灵公元年(前620年),以上军副将参加晋、秦令狐(今山西临猗县境)之战。灵公六年,以中军副将参加晋、秦河曲(今山西永济县南)之战。灵公十一年,率晋、卫、陈、郑军攻宋,以责襄夫人杀死昭公之罪。至宋时,文公已立,不能改变,遂定其位而还。晋成公三年(前604年),为御楚北进,领兵救郑、伐陈。成公七年,再率诸侯之军伐陈。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六月,以中军主将率军救郑,与楚军会战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因临阵畏怯,重遭挫败。归国后,以失职请死。景公欲许,大夫士贞子谓其“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臣也”,请求赦免。景公乃复其原职。景公六年,率军在曲梁(今山西潞城县北)打败赤狄,灭亡潞国,因功得“狄臣(狄人奴隶)千家”。一生历仕五君。 荀林父春秋时晋国执政。即中行桓子。晋文公建立“三行”(步兵)抵御狄人,被任为中行之将,故又以中行为氏。周定王十年(前597年),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因军将不睦,在“邲之战”大败于楚军。后三年率军攻灭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东北),景公赏其“狄臣千室”。 荀林父春秋晋国执政,将领。字伯。晋文公建立“三行” (步兵)抵御狄人,败楚师于城濮,被任为中行之将。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因军将不睦,邲之战中被楚军打败。六年(公元前594年),率军攻灭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北),景公赏给他“狄臣千室。” 荀林父即中行桓子。春秋时晋国执政。字伯。晋文公建立“三行” (步兵)抵御狄人,败楚师于城濮,被任为中行之将,故又以中行为氏。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 因军将不睦,被楚打败。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 率军攻灭赤狄的潞氏(在今山西潞城北),景公赏给他“狄臣千室”。 荀林父春秋时晋国大臣。字伯,谥桓,后称桓子。城濮之战,林父御戎,大败楚师。次年,为对狄作战,晋作三行(建步兵),他受命将中行,遂以中行为氏。晋成公与楚庄王争强,前600年,会诸侯于扈,陈畏楚不敢赴会,他帅诸侯之师伐陈。三年后,楚围郑,他以中军之帅救郑,及至,郑己降楚。诸将意见分歧,中军佐先穀单独进攻,他帅晋军跟进,结果大败,智莹被俘。返晋,以军败当诛,请罪。景公使复其位。前594年,灭潞,受赏狄臣千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