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茶叶氨基酸蛋白质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茶叶氨基酸蛋白质类amino acids andproteins in tea茶叶中重要的含氮物质。氨基酸是一类含氨基、少数含亚氨基的羧酸, 蛋白质是以α-氨基酸为单位,以肽键相联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以制茶的高级鲜叶, 以氮计, 一般含有占干重4.5~5.0%的氮, 其中75%左右是蛋白质氮和游离氨基酸氮; 以蛋白质氨基酸计, 一般含有占干重25%左右的蛋白质和约1~4%的游离氨基酸。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含氮量, 获得的数值通常乘以6.25, 用来估算粗蛋白质总量, 这种换算是从估算蛋白质组成中大概含有16%的氮而求得的。 表1 茶树鲜叶中的几类蛋白质
根据溶解度的分类, 是一种粗略的分法,实际上,每种组分都是含有多种蛋白质的不均一的混合物, 例如鲜叶球蛋白部分, 即已分出了分子量约为65000和130000两种组分。 茶树中的蛋白质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酶蛋白、结构蛋白和储藏蛋白。酶蛋白是细胞中数量最丰富的蛋白质, 担任细胞中多种生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结构蛋白可以控制细胞壁的伸长, 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器中, 如细胞壁中的伸展蛋白。茶籽中含有储存蛋白, 氨基酸组成比较简单, 是一种储藏物质, 供种子萌发时利用。 蛋白质还可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两大类,水解后只生成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简单蛋白质, 一部分酶蛋白和结构蛋白以及所有的储存蛋白均属于这一类。结合蛋白质则可分为核蛋白(含核酸)、脂蛋白(含脂类、如磷脂), 糖蛋白(含碳水化合物)、磷蛋白(含磷酸)、血红蛋白(含血红素)、叶绿素蛋白(含叶绿素)等类, 各有其不同的结构与功能。 将蛋白质用5.7N盐酸水解后(由于色氨酸在酸水解时将被破坏, 需另加一个用碱水解的步骤),再用色层法分离, 在蛋白质水解产物中发现的氨基酸, 称蛋白质氨基酸。 存在于蛋白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 从结构上可以分为8类: ❶氨基羧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❷羟基氨基酸,包括丝氨酸、苏氨酸、羟基脯氨酸; ❸二羧基氨基酸, 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 ❹酰胺, 包括天门冬酰胺、谷氨酰胺; ❺碱性氨基酸, 包括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❻含硫氨基酸, 包括胱氨酸, 半胱氨酸、蛋氨酸; ❼亚氨基酸、如脯氨酸; ❽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色氨酸。在茶树组织乙醇可溶部分的游离氨基酸, 前述的22种蛋白质氨基酸,均发现存在于游离氨基酸中,另外还检出6种非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见表2)。 表2 茶树中非蛋白质游离氨基酸 茶树新梢或老叶,含量高的游离氨基酸有茶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4种(在某些情况下,丝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也比较高),春茶嫩梢中茶氨酸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70%, 其他几种氨基酸(谷、精、丝、天冬)约占25~30%, 而另外的十来种氨基酸则约只占5~10%。随同一年中季节的推延和叶片的老化, 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所占的比例都将大幅度减少。例如, 夏茶新梢氨基酸总量约只有春茶的50~60%, 茶氨酸约只有春茶的40~50%, 春茶期老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约只有新梢的20~30%等。 茶氨酸是1950年由日本酒户弥二郎从玉露茶新梢中所发现的, 除个别山茶科植物外, 在其他高等植物中尚未发现, 被认为是茶叶的特有成分。茶氨酸是茶树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占茶叶干重可达1~2%,在适制绿茶的品种中尤为丰富, 在个别品种中嫩梢中最高可达干重的4%。茶汤中泡出率可达80%左右,具鲜爽味, 对决定绿茶滋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与绿茶滋味等级的相关系数达0.787~0.876, 为强正相关。茶氨酸含量为作为选育适制绿茶品种的重要指标。在红茶中, 也是改进红茶茶汤茶红素络合物色泽的一种成份, 对红茶滋味有作用。另外,无论对于红茶或绿茶,茶多酚的氧化产物将引起某些氨基酸氧化为羰基化合物, 如苯丙氨酸生成苯乙醛等, 是茶叶香气的构成部分。 自然界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分解), ![]() 类似于茶氨酸的两种游离氨基酸—谷氨酰甲胺(科尼斯基,1966年)和天冬酰乙胺(维克雷马辛赫,1965年)等, 均已发现。但含量不高。 六氢吡啶羧酸(又名哌可酸, 豆叶氨酸)主要存在于茶籽和子叶中(尾泽,1969年),约占茶籽和子叶游离氨基酸的15~20%。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