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茶Chá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宜丰,云南之泸水、陇川、邱北、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茶chá为女之美称。《养龢轩随笔》:“元遗山诗:‘爱念新诗似小~。’注:‘唐人以茶为女之美称,较囝崽等字更新’。”又《茶香室丛钞》卷五:“元好问诗:‘牙牙姣女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注云:‘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资暇集》谓:“至尊曰宅家,公主以下加子字,急语乃以宅家子为~子,亦云阿~子,或削其子,遂云阿~。”可知此称之来,或可参证。 茶 茶中国古代笑话。王漾待客必以茶,人语今日有水厄。东坡昔窘客,语茶主人曰:“所谓老婆子涂面。”主人不晓——搽了又搽。 ☚ 草荐当被 茶官 ☛ 茶读音ch·a(ˊ),为a韵目,属a—ia—ua韵部。宅加切,平,麻韵。 上一条: 秺 下一条: 荼 茶cá旧俗聘礼多用茶,女家受聘称受茶。故今关中沿俗以“礼”而代茶。所以,今以“茶”引申和演化的辞语较多。如:下聘于女方时,她们不同意,男方就说“下茶整”(指多送财礼)。如行贿事还办不成,就也说“下茶整”给送礼。还如:今办了个好事,就说碰了个“好茶”。今买了个好东西,就说拾掇了个“合茶”、“美茶”。天快黑了,就说天已麻~黑了等等。 茶〔cha〕gil: 喝~。hudgil. 茶da53[ta]中药〈讳〉 茶ni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茶〈隐〉清末以来甘肃洪门指数目四。参“也黑、独、斜、茶、盘、老、兴、工、湾”。 茶chá❶茶树,常绿灌木,叶子椭圆形,开白花,嫩叶加工后叫茶叶,又叫茶 茶chá茶上声chǎ茶chá❶ 一种常绿灌木,叶片椭圆,在嫩时采下来经过加工就是茶叶:茶山|茶树。 茶cha茶杯 茶场 茶匙 茶炊 茶道 茶点 茶碟儿 茶饭 茶房茶垢 茶馆 茶壶 茶花 茶会 茶几(ji) 茶碱 茶巾 茶晶 茶精茶镜 茶具 茶楼 茶炉 茶卤儿 茶末 茶农 茶盘 茶盆 茶钱茶青 茶山 茶色 茶社 茶食 茶数 茶水 茶肆 茶汤 茶亭 茶托 茶碗 茶锈 茶叙 茶叶 茶油 茶艺 茶园 茶盏 茶盅 茶砖茶庄 茶资 茶座 倒茶 果茶 喝茶 红茶 花茶 看茶 凉茶 绿茶 面茶 奶茶 泡茶 烹茶 品茶 沏茶 清茶 热茶 沱茶 芽茶油茶 早茶 斟茶 种茶 砖茶 茶博士 茶缸子 茶褐色 茶话会茶鸡蛋 茶汤壶 茶文化 山茶花 大碗茶 紧压茶 苦丁茶 龙井茶普洱茶 乌龙茶 小叶茶 茶色玻璃 茶余饭后 粗茶淡饭 茶tu荼毒 荼火 荼䕷 荼毒生灵 如火如荼 茶cha❶一种常绿灌木,叶子为长(chang)椭圆形,花白色,种子有硬壳。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可作饮料:种~|你今天采了多少~? 茶chá❶茶叶或类似茶叶的叶子等沏成的饮料:(黛玉)盥手毕,又捧上~来,这方是吃的~。(三·65)(宝玉)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了”。(七七·1916) 茶chá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枝葉 > 檟 > 茶 茶 chá 即檟。古作“荼”字,唐·陸羽《茶經》始减一畫作“茶”。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茶名 > 茶 茶 chá 亦作“荼”、“𣗪”。指茶樹之葉,加工後可用水烹煮或以沸水沖泡而爲飲料。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是初時當爲采摘野生鮮葉而作藥用,周代始爲佐飲之物。漢以來,飲茶之風由蜀地逐漸傳播,至魏晉,江南一帶已成習尚。唐代茶風大盛,並出現了陸羽的專著《茶經》。宋以前行用緊壓茶,多將茶葉蒸後搗碎,製爲團塊狀。飲時以水烹煮,且多於茶飲中加入瓜仁、松子等乾果,或配以蜜餞等各色糕點。至清代易爲沸水沖泡,相沿至今。《詩·豳風·七月》:“采荼薪樗,食我農夫。”漢·王褒《僮約》:“烹茶盡具。”《三國志·吴志·韋曜傳》:“曜素飲酒不過三升……或密賜茶荈以當酒。”唐·陸羽《茶經·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原注:“從木當作𣗪,其字出《本草》。草木并,當作荼。”清·顧炎武《唐韻正》:“荼荈之荼與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時未分麻韻,荼荈字亦只讀爲徒。漢魏以下乃音宅加反,猶在歌戈韻,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畫爲茶字。” 茶【同义】总目录 茶先春云脚灵草金叶云腴云华酪奴橄榄仙仙芽瑞草魁水豹囊冷面草苦口师蔎晚甘侯森伯酪苍头槚 茶chá〖名词〗 茶chá❶ 茶树。《茶经·一之源》:“~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cháB2E8 茶叶 茶叶茶(茶茗;茶荈;苦茶;红~;青~;早~;碎~;陈~;陆羽茶)苦(苦荼;采~;苦口师) 云膏 曲尘 灵芽 青琼 清友 酪奴 先春 森伯 山芽 小草 绿舌 瓯蚁 茗饮 茗荈 茗柯 秘水 雪脚 兔毛 麹尘 草中英 冷面草 晚甘侯 不夜侯 鸡苏佛 酪苍头 涤烦子 含膏冷 ☚ 茶叶 茶叶饼的美称 ☛ 彩礼 彩礼茶(茶礼;黄茶;受~) 定礼 另见:订婚 送礼 财物 ☚ 聘礼 见面礼 ☛ 喝 喝喝(~水;~汤;~风) 饮(饮啜;~水;冷~) 啜(啜饮) 啐 吃(~酒) 进 咰 歃 歠 咽 另见:口 咽 液体 ☚ 喝、吐 吐物 ☛ 红的间色 红的间色红里带灰的颜色:灰红色 ☚ 红色 各种程度的红色 ☛ 茶水 茶水茶(茶汤;~具;~杯;~淡;请~) 汤茗 雪乳 ☚ 好茶 药物 ☛ 各种礼仪 各种礼仪百礼 ☚ 礼仪 礼法 ☛ 茶tea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 也称茶树,学名全称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常绿植物。 茶 茶茶叶原产于我国,早在公元4世纪,种茶饮茶就相当普遍了。到了公元9世纪,传入日本,到了公元17世纪,传入欧洲。公元18世纪,印度即开始种茶,现在世界上有四十多个产茶国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输入的。茶叶中含有许多种化学成分,如:水份、糖、蛋白质、油脂、维生素、色素、酶、矿物质、茶鞣质、咖啡碱、芳香油等等。在这些成分中以茶鞣质、咖啡碱、芳香油最重要,不但决定了茶叶作为饮料的性质,而且对色香味有很大关系。我国生产的茶叶品种很多,分类不同,目前大致分为五类。即: ☚ 鸡尾酒 咖 ☛ 茶teaCamellia sinensis (L.)O. Kuntze,又称茶树。山茶科(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常绿的灌木、半乔木、乔木。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为茶亚属(Subgenus thea)茶系(Ser.sinensis)中的一种。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茶,茶种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中国的古籍中在中唐以前未发现茶字。古代表示茶的字大都借用“荼”,还有“槚”、“蔎”、“茗”、“荈”等同义字和谐音字。“荼”字最早以见于《诗经》中最多,中唐以后变为茶字。世界许多国家“茶”字的读音,基本上是中国茶字的北方方言或广东、福建方言相近的音译,如英语tea,法语the,荷兰、德语tee,日本语“茶”,俄语чай,阿拉伯语Shai,越南语tsa,西班牙、意大利、丹麦、挪威及瑞典语te,世界语teo,朝鲜语ta等。 茶树 1.乔木茶树 2.半乔木茶树 3.灌木茶树 茶新疆各少数民族日常的主要饮用品。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都喜欢喝茶,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茶,喝茶成了他们的一种习俗。茶水对少数民族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故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同时,茶水和奶茶是少数民族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饮料,所以无论何时去到他们家作客,主人总是热情地烧茶用以招待。 茶茶树新梢芽叶加工产品的总称。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木本植物。源于中国。茶树分乔木、小乔木和灌木3种。生育期适宜生长温度20~25℃。乔木型茶树高度达10~20 m,人工控制高度80~90 cm,主根深入地下1~2 m,单叶互生、两性花,蒴果3~4室。新鲜茶叶含干物质约25%,茶多酚20%~35%、蛋白质20%~30%,糖类20%~25%、类脂物质8%,咖啡碱3%~5%。中国茶约有650个品种。公元前1000年前的西周(公元前1066~前771)中国即出现人工栽培茶树。公元前350年的东周辞书《尔雅》中已有茶和茶树栽培的记载。三国(220~280)时张楫撰《广雅》中已有制茶术、饮茶方法和茶能提神、醒酒的记载。东汉名医华佗(?~208)著《食论》中有“苦茶久饮,益思虑”的记载。唐代建中元年(780)开始征收茶税。陆羽(733~804)撰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1部论茶专著。唐代(618~907)的茶均为绿茶(不发酵)。至南宋(1127~1279)苏州、杭州一带已开始用茉莉花窨茶(花茶)。明崇祯十四年(1641)福建崇安县星村创红茶(发酵茶)。乌龙茶(半发酵茶)是向红茶过渡的形态,其首创可能早于明代(1368~1644)中叶。世界各国的茶都是从中国引进的。约在6世纪末中国茶传入日本。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命农民种植茶树。欧洲文献中最早提及茶的是1559年威尼斯人G.B.拉穆西奥著的《航海旅行》一书。清顺治十四年(1657)英国市场开始大量销售中国茶叶。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茶叶条例,酿成著名的波士顿茶党案。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英国东印度公司将中国茶籽从广州输入印度加尔各答,印度开始种茶。1904年英国人R.布莱钦顿创始冰茶。袋泡茶出现于19世纪,20世纪80年代又开始流行。速溶茶创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日本比较流行。目前世界上的产茶区域广大,分布在42°N至29°S之间。 茶 茶中国西传之物产。阿拉伯著作家最先记中国人饮茶者,是唐宣宗时商人苏莱曼,称之为sax。欧洲人最先记茶的为意大利人赖麦锡(Ramusio),见之于其《马可波罗游记序》所载哈吉·摩哈美德的谈话。13世纪,蒙古人征服西方诸国,饮茶习俗始传入中亚以西诸地。蒙古文、突厥文、波斯文、印度文、葡萄牙文、新希腊文、俄文皆称茶为chai,即茶字之译音。英文之tea、德文之Thee,乃闽粤方音也。 ☚ 桑树 无患子 ☛ 茶 茶福建是中国重要茶区之一,种茶已逾1000多年。全省有闽东、闽北、闽南、闽西和闽中5个茶区。闽东茶区主产绿茶,“白毫银针”、“坦洋工夫红茶”、“天山绿茶”均为出口名茶。闽北茶区兼产白茶和乌龙茶,主产“大红袍”、“武夷水仙”、“肉桂”等传统出口名茶。闽南是乌龙茶主产区,其中安溪名茶“铁观音”以其香浓、味醇而驰名中外,享有盛誉。闽西和闽中茶区面积较小,出产的红茶和乌龙茶在全省所占的比例也较少。 ☚ 土特产品 线面 ☛ 茶 168 茶茶树的叶子经加工后,用开水冲泡或煎熬而成的饮料。我国是最早生产茶叶的国家。饭后饮茶、客来沏茶已成习惯,各地还有专卖茶水的茶馆、茶摊。由于产地或加工的不同,茶叶有许多种类,可分为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沱茶等等。著名的茶有:龙井茶、碧螺春、平水珠茶、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蒙顶茶、君山银针茶、茉莉花茶、齐山云雾瓜片、凌云白毛、苍山雪绿等等。饮茶有助消化且能明目提神。 ☚ 酒 服饰 ☛ 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龙井茶/碧螺春茶/屯溪绿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祁门红茶/白毫银针/六堡茶/普洱茶/沱茶/速溶茶/袋泡茶/减肥茶 ☚ 青岛啤酒 绿茶 ☛ 茶 茶chaCamellia sinensis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叶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秋末开花,花1~3朵,生于叶腋,白色,有花梗,花两性,雄蕊多数。蒴果扁球形,有三钝棱。我国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广泛栽培。性喜湿润气候和微酸性土,耐阴性强。用种子或扦插、压条等繁殖。叶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的作用。其嫩叶可焙制成茶,为著名饮料,我国庐山云雾茶、福建武夷岩茶等久负盛名。除供作饮料外,并可为制茶碱、咖啡碱的原料; 根可供药用。 ☚ 石榴 大豆 ☛ 茶 茶我国为茶树原产地,茶叶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明陶宗仪 《说乳·臆乘》: “茶之所产,《六经》载之祥矣”。上古没有“茶”字,只有“荼”字,中唐以后,始见茶字。茶有许多别称,唐陆羽《茶经》云: “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饮茶始于秦汉,以长江上游的巴蜀为最早。“秦人取蜀,始知茗饮事”。先是以茶为药,后渐成清热解毒的饮料。三国时,华佗《食论》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记载。三国两晋时,不但民间已有饮茶习俗,而且宫廷也已饮用。宫廷以茶待客始于吴末帝孙皓。至唐时,饮茶之风大盛,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713~741年)中,从山东、河北的部分地区,直至当时的首都长安,“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芬日尽夜,殆成风俗”。客至必以茶示敬,宋时“此俗遍天下”(朱或《萍州可谈》)。饮茶讲究茶叶,始于唐代,推重于何地所出之茶,历代皆有不同。唐代重阳羡 (今之江苏宜兴),宋代重建州茶(今福建建瓯),清代则重武夷、龙井茶。唐宋时饮用的是饼茶,饮时需烹煮,名煎茶。元代始用散茶,明代才有“炒青”制法,并改为沸水冲饮。茶有红、绿之别,始于清代。红茶首推乌龙茶,绿茶则以龙井的“雨前”最负盛名。饮茶还讲究水质,所谓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茶经》)。此外煮茶、饮茶之器具也颇有讲究,《茶经》对此有精辟的论述。茶叶中含有三百多种化学成份,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多维饮料。“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解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之”(同前)。 ☚ 饮品 草茗 ☛ 茶 茶Cha山茶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花1—4朵成腋生聚伞花序,花梗长6—10毫米;萼片5—6;花瓣7—8,白色;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蒴果3裂,每室1种子。原产我国,已有二千余年栽培历史,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广泛栽培。著名产区有安徽六安、祁门、江西婺源、福建武夷山、浙江杭州等。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重要出口物资;根入药,能清热解毒;种子油为良好润滑油,提炼后可供食用。 ☚ 猕猴桃 茶花 ☛ 茶 茶Camelliasinensis双子叶植物,山茶科。多年生常绿乔木。叶革质,叶形呈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秋末开花,白色。茶叶是不含酒精的重要饮料。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嫩叶和芽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茶的国家,早在国外享有盛名。我国自古即将茶叶作为一种家庭生活饮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树栽培面积之广、产量之大,一直是列居世界之首。约在公元1610年开始输出国外。著名的产地有安徽、浙江、福建、四川和云南多省。种类很多,一般为人所熟知有红茶、花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沱茶、普洱茶、紧压茶等,各种茶都各具特点,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 ☚ 饮料 绿茶 ☛ 茶chá❶常绿灌木,其嫩叶加工后成为饮料茶叶。 茶 茶古称“荼”、“苦荼”,又名“槚”、“莈”、“茗”、“荈”等。中国的传统饮料。主要分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茶树和应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初《尔雅·释木》。王褒《僮约》有“武都买荼、扬氏担荷”、“烹荼尽具,酺已盖藏”之语,是当时烹茶、买茶的形象写照。到唐代,茶树的种植遍及五十多个州郡,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云南、陕西、河南等省。还出现了官营茶园。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成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的一个重要部门。饮茶形成了一种风气,“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陆羽《茶经》和韩鄂《四时纂要》详细记载了茶的种类、名品以及种茶、制茶技术。历宋、元、明三代,饮茶风尚盛行,制茶技术不断革新,传统的蒸青法为炒青绿茶、花茶、红茶制法取替,一直沿用至今。国产茶叶向以品质优良、品种繁多著称,于五世纪时输入亚洲的一些国家,十七世纪后输入欧美,与咖啡、可可同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茶叶的功能和饮用方法,先后为世界各国所了解,饮茶风尚逐渐遍及全球。 ☚ 红蓝花 令黔首自实田 ☛ 茶chá❶ (常绿灌木,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 tea plant 茶tea 茶饮料。《说文》作荼。《尔雅·释木》作檟。《汉书·地理志》记:始产于蜀地,秦取蜀后乃将茶移植各地。长沙国茶陵可能产茶。华佗《食论》载:茶性清热解毒,先作药,后为饮。苦茶久饮益意思。《三国志·吴·韦曜传》记:孙皓密赐韦曜茶荈以当酒。 茶chá❶ 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