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茵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因陳 > 茵陳 茵陳 yīnchén 同“因陳”。 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清热燥湿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为菊科植物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嫩茎叶(图)。晒干, 生用。主产陕西、山西、安徽、山东、江苏等地。苦、辛, 凉。入肝、脾、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湿, 利胆利尿。主治: ❶马卒热草慢, 与黄连、防风、甘草配伍, 如茵陈散(《元亨疗马集》)。 茵陈 茵陈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茵陈蒿之简称,详该条。 茵陈oriental wormwood系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干燥幼苗。内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β-蒎烯、茵陈酮等。有利胆、抗病毒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应用时常与其他药配伍煎服,用量为9~15g。以本品为主的制剂有清肝片、利胆片、肝炎糖浆、传肝冲剂等。 茵陈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主治湿热黄疸,为利胆退黄首选药物。湿热黄疸,可与栀子、黄柏、大黄相配;寒湿黄疸,色黄晦暗者,可与附子、干姜相配。除此之外,亦可与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相配,治疗湿疮湿疹,皮肤瘙痒。 ☚ 车前子 地肤子 ☛ 茵陈yīnchén出《本草经集注》。为茵陈蒿之简称, 详该条。 茵陈 茵陈本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幼苗。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干燥幼苗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 白何首乌 松花粉 ☛ 茵陈 茵陈蒙古名阿莱、阿格莱。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去根幼苗。春季幼苗高6~7cm时,挖出全草去根,除去杂质,晾干或晒干。 ☚ 火绒草 天竹黄 ☛ 茵陈 茵陈茵陈,维吾尔药物名西瓦合,别名西白。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ag.的嫩苗。主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等省。 ☚ 郁金 麝香草 ☛ 茵陈1.注释: 茵陈yin chen【医学】capillary artemisi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