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赋
辞赋名篇。明代魏学洢作。载《茅檐集》。其《闲居赋序》云:“余自解识字,即志在四方,年既二十,亦云壮矣。”此赋与《闲居赋》作于同时,即万历四十三年(1615)左右。赋的前段描述茅檐方位,昼扃无人,蛩吟鸟啼之境和小楼容膝,素心闲居的“独喜”与“奇怀”。后段分类描述了“斜阳小鸟,遥林苍苍,触目观赏,便姗翱翔”的春夏之景和情趣,“拒霜零乱,枫林摽红”、“落霞孤鹜,枯木寒鸦”的秋冬之景和情趣,赋末以“此伐檀君子之家”为结。此赋展现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另一面,即在茅檐一隅所领略到的脱略尘俗,素心独喜的奇怀逸兴和品格,是其向往“焉得无人境,图书杂鸟鱼”(《茅檐杂诗》)的理想环境的再现,文辞清新、简淡,气韵流畅,颇有陶赋之风神,与其《抒怀赋》风格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