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茂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茂腔 茂腔山东民间小戏的一种。流行于青岛、胶县、高密、诸城一带。清代在民间小唱“周姑子”的基础上,吸收柳琴戏的音乐曲调和伴奏发展而成。 ☚ 苦歌 英雄史诗 ☛ 茂腔 茂腔清末在山东民间演唱艺术“肘鼓子”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青岛及潍坊一带。主要腔调为茂肘鼓调,板式有慢板、原板、二六等。传统剧目有百余种,经常演出的有《赵美蓉观灯》、《皮秀英寻夫》、《杜京郎寻父》、《于秀英求情》、《罗衫记》、《绣鞋记》、《金簪记》、《锦香亭》、《花灯记》等。 ☚ 吕剧 莱芜梆子 ☛ 茂腔 茂腔又名“茂肘鼓”、“周姑子”。戏曲剧种。流行于青岛市及昌潍地区东南部。在民间演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清同治年间,由临沂、日照流传到诸城、高密、胶县一带的肘鼓子调,称“本肘鼓”,演唱时只敲手锣和鼓,不用弦乐伴奏,唱腔下句带“哦嗬唵”的尾音。光绪末年,受拉魂腔的影响,采用柳叶琴、胡琴伴奏,旦角唱腔尾音也改为翻高八度的唱法,群众称为“打冒”,谐音写成茂肘鼓,后来定名茂腔。1911年以后,巩玉忠等在青岛演出时,受京剧、河北梆子影响,丰富了表演艺术,音乐上创造了反调,发展了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尖板、哭迷子等板式。主要乐器为胡琴、二胡、月琴。唱南罗及娃娃时用唢呐伴奏。“顺和班”曾到烟台、龙口及东北的大连、抚顺、长春、沈阳、牡丹江等地演出。传统剧目有100种左右,经常演出的有“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玉杯记》、《绣鞋记》、《火龙记》、《金簪记》、《钥匙记》、《风筝记》、《丝兰记》)等。青岛市、高密、胶县、诸城、五莲、胶南等地均有过专业剧团。 ☚ 松林会 范式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