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英国共产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英国共产党1920年7月建立。支援反法西斯战争,反对绥靖政策。主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对外强调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反对他国党的干涉。1986年有党员1万2千人。党报:《七日》(周报)。党刊:《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 英国共产党 英国共产党总书记戈登·麦克伦南。该党成立于1920年7月31日,由一些共产主义小组合并而成,并参加了共产国际,一直处于合法地位。20—30年代曾发动和参加了“不干涉俄国”运动、全国性反饥饿示威游行和工人总罢工。二次大战中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反法西斯战争。70年代党内矛盾激化发生分裂,部分党员另立英国新共产党。该党主张政治上依靠工人阶级领导“广泛的民主联盟”,分阶段地对社会进行改造,不经过武装斗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对外主张发展国际缓和与合作,削减军费、裁减军备,英国退出北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国际上,主张各党独立自主和平等,反对任何“指挥中心”。约有党员1.2万人。 ☚ 英国国王 英国自由党 ☛ 英国共产党 英国共产党1920年7月由一些共产主义小组合并而成。参加共产国际。成立后曾在全国发动“不干涉俄国”运动,参加发动1926年的总罢工。1929年起由波立特任英共总书记。曾多次参加组织全国性反饥饿示威游行,遭到英国政府的迫害。1936年组织一支英国大队(其中有700多名英共党员),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支持保卫西班牙共和国、反对佛朗哥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共在总书记波立特领导下,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支持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英国开展支持中国人民的运动,英共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38年党员有1.5万人,1943年增至5.5万人。在1945年大选中,英共有两名党员当选为下院议员。1956年受苏共“二十大”影响,英共总书记改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5月,约翰·高兰接替波立特任英共主席。60年代党内矛盾加剧,许多党的干部和党员先后退党,或被开除出党。70年代党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发生了分裂,以萨里区委书记弗伦奇为首的党内反对派500余人宣布退党,另立新组织。1975年3月,戈登·麦克伦南接替因病告退的高兰任主席。进入80年代后,其内部形成以领导层和理论刊物《今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欧洲共产主义派”与以党报《晨星报》为核心的反对派。1985年《晨星报》主编蔡特被开除出党。现阶段英共纲领以1951年《英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纲领为基础。对内主张和平过渡,反对使用“无产阶级专政” 的提法; 对外赞成发展国际缓和与合作,削减军费和裁军,主张英国退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国际共运问题上,强调“每个共产党是独立自主的,由它自己的代表大会决定其政策和策略”。1977年英共“三十五大”提出依靠工人阶级领导的 “广泛的民主联盟”,把议会外的群众斗争和议会斗争结合起来,选出一个决心实行社会主义的议会多数和政府,分阶段实行社会主义。英共每两年举行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其组织分为三级: 全国执行委员会、地区委员会和支部。党报《晨星报》,理论刊物《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 ☚ 英国工党 法国保卫共和联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