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苗刘兵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苗刘兵变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宋军于扬州溃败后,宋高宗从镇江逃杭州,迫于朝野舆论,将黄潜善、汪伯彦罢官。三月初,任朱胜非为宰相,以王渊主管枢密院。王渊原任御营都统制,伙同黄、汪力主南逃,对于扬州溃败负有重大责任,而陪同高宗南逃的宦官康履平更作恶多端。武将苗傅、刘正彦利用军民的愤怒情绪,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于“行在”杭州发动兵变,将王渊、康履平等杀死,逼高宗传位于三岁儿子旉,改元明受,由孟太后垂帘听政。兵变集团不号召抗金,却认为高宋退位有利向金求和,广大军民不予支持。拥护高宗复辟的文臣吕颐浩、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乘机起兵,四月初,迫使苗傅、刘正彦请高宗复位,吕颐浩任宰相,张浚任知枢密院事。苗傅、刘正彦出走后被杀。史称“苗刘兵变”或“明受之变”,是南宋皇朝腐朽无能的反映。 苗刘兵变南宋时期的一次兵变。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宋军于扬州溃败后,宋高宗从镇江逃至杭州。武将苗傅、刘正彦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在杭州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改元明受,史称“苗刘兵变”或“明受兵变”。但兵变集团仍不抗金,广大军民不予支持。拥护高宗复辟的势力借机迫使苗、刘出走,兵变失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