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章质夫,名楶(jie杰),浦城人。历官吏部郎中,同知枢密院事,谥号庄简。杨花,杨树的飞絮,性质与柳絮相同,故杨花常与柳絮、柳花混称。②从教坠,任凭飘落。③有思,有情。思,作名词用,读去声。④莺呼起,被莺啼声叫醒。化用了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语。⑤遗踪,这里指雨后杨花的踪迹。⑥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这实只传闻而已。

【译文】 这杨花既象花,而无色无香又不象花,也无人加以怜惜,任其飘坠。她离乡别家,流落路旁,揣摹起来,她看似无情,却蕴有真情。她柔肠破碎,倦意甚浓,慵眼难开,沉睡梦乡。她的梦魂随风飘到万里之外,去寻找自己的情人,不料美梦又被黄莺啼声惊破。

这杨花飞落殆尽,人们无所怨恨,只恨西园之中,落花难以复归故枝。清晨一场大雨过后,飘散的杨花现又在何处?啊,原来已飘入池塘,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杨花的三分之二坠入尘土,三分之一飘入流水,三分春色丧失净尽。点点落絮,细看去哪里是杨花,筒直是离人眼中的泪珠。

【集评】 宋·朱弁:“章楶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事,清丽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便觉质夫词有织绣工夫。”(《曲洧旧闻》卷五)

宋·魏庆之:“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晃叔用以为‘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是则然矣。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耳。”(《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宋·曾季狸:“东坡和章质夫《杨花词》云:‘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用老杜‘落絮游丝亦有情’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依前被,莺呼起,’即唐人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即唐人诗云:“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君有(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皆夺胎换骨手。”(《艇斋诗话》)

宋·张炎:“词不宜强和人韵,若倡者之曲韵宽平,庶可赓歌;倘韵险,又为人所先,则必牵强赓和,句意安能融贯?徒费苦思,未见有全章妥溜者。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真是压倒今古。”(《词源》卷下《杂论》)

又:“词中句法,要平妥精粹。……如东坡《杨花词》云:‘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又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此皆平易中有句法。”(《词源》卷下《句法》)

又:“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出人表。”(《词源》卷下《杂论》)

宋·沈义父:“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诸贤之词固豪放矣,不豪放处,未尝不叶律也。如东坡之《哨遍》、杨花《水龙吟》、稼轩之《摸鱼儿》之类,则知诸贤非不能也。”(《乐府指迷》“豪放与叶律”)

明·王世贞:“昔人谓铜将军、铁绰板,唱苏学士‘大江东去’;十八九岁好女子唱柳屯田‘杨柳外晓风残月’,为词家三昧。然学士此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至咏杨花《水龙吟慢》,又进柳妙处一尘矣。”(《弇州山人词评》)

明·李攀龙:评此词“如虢国夫人不施粉黛,而一段天姿,自是倾城。”(《草堂诗馀隽》)

明·沈际飞:“‘随风万里寻郎’,悉杨花神魂。”“读他文字,精灵尚在文字里面;坡老只见精灵,不见文字。”(《草堂诗馀正集》卷五)

清·沈谦:“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一篇,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填词杂说》)

清·许昂霄:此词“与原作均是绝唱,不容妄为轩轾。”(《词综偶评》)

清·刘熙载:“邻人之笛,怀旧者感之;斜谷之铃,溺爱者悲之。东坡《水龙吟·和章质夫咏杨花》云:‘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亦同此意。”“东坡《水龙吟》起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艺概》卷四)

清·先著、程洪:“起句入魔,‘非花’矣而又‘似’,不成句也;‘抛家傍路’四字欠雅; ‘缀字趁韵不稳; ‘晓来’以下,真是化工神品。”(《词洁》卷五)

清·黄苏:“首四句是写杨花形态,‘萦损’以下六句,是写望杨花之人之情绪。二阕用议论,情景交融,笔墨入化,有神无迹矣。”(《蓼园词选》)

清·郑文焯:“煞拍画龙点睛,此亦词中一格。”(《手批东坡乐府》)

清·王国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人间词话》卷上)

【总案】 据《苏轼文集》卷55《与章质夫》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本篇当作于元丰四年(1081)或五年(1082),时苏轼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这首咏物词,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也借杨花自开自落和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寄寓了作者遭遇坎坷的抑郁之思。写得缠绵悱恻。词中人花互映,情景交融;咏叹角度多次转换,衔接自然;下片议论虽多,而不游离于情景之外。这些足见作者构思精妙,笔力卓绝。这是苏轼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


唐宋词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2。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4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5?一池萍碎6。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释】

1.章质夫:浦城人。历官吏部郎中,同知枢密院事,谥号庄简。杨花,杨树的飞絮,性质与柳絮相同,故杨花常与柳絮、柳花混称。

2.从教坠:任凭飘落。

3.有思:有情。思:作名词用,读去声。

4.莺呼起:被莺啼声叫醒。化用了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语。

5.遗踪:这里指雨后杨花的踪迹。

6.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其实只是传闻。



【译】

似是花朵,

又不是花朵,

也没人怜惜

你的飘落。

你将家园

抛舍,

细揣摹,

你似是无情,

实则情深如火。

你柔肠九曲

千折,

酣梦里

娇眼欲开却还

闭着。

梦魂随着风儿

千里万里,

寻找情人的

下落,

春梦高卧,

又突然

被莺儿

啼破。



不恨杨花飘飞,

只恨西园,

落花难归。

清晨雨过,

何处去寻

杨花飘坠?

早化入池塘

浮萍破碎。

春色如有三分,

二分化作尘土,

一分化为流水。

再细看杨花,

分明化为

点点滴滴

离人的泪。



【评】

苏东坡在铜笆铁板,高歌“大江东去”之际,忽作一首《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缠绵悱恻,恐又胜柳屯田一头,令世人瞠目。——据《苏轼文集》卷五五《与章质夫》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故知此词作于东坡谪黄州元丰四五年期间。

此词确如东坡所云是“写其意”,即按章词原来的立意作了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抓住原词以人写花、以花喻人的立意刻意发挥,如首句所云:“似花还似飞花”,故刘熙载评析:“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艺概》卷四)。以下描述,均给人一种时而写花、时而写人,写花时又是写人,写人时又未离写花的不即不离之神境。清人黄苏评析:“首四句是写杨花形态, ‘萦损’以下六句,是写望杨花之人之情绪。二阕用议论,情景交融,笔墨入化,有神无迹矣”(《蓼园词选》)。以下六句,既写望花人之情绪,又将此情移入杨花。而“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一片杨花神魂。如明人沈际飞所评析:“读他文字,精灵尚在文字里面;坡老只见精灵,不见文字”(《草堂诗余正集》卷五)。

此词写杨花飘落之情状与望花人的幽怨,其背后还隐着一个谪居黄州的坡老词人自我。其天涯沦落之感深寓其中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