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拉前133—前78Sulla古罗马统帅和独裁者。贵族出身。公元前106年随马略赴非洲对努米底亚王朱古达作战。公元前105年初计擒朱古达。公元前104年至前101年,从马略征伐日耳曼的森布里人和条顿人。公元前88年任执政官,欲出发东征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悌六世。马略联合平民派,与其争夺该战争指挥权,并解其将印。他率兵进军罗马,打败马略派。公元前87年继续领兵东侵,战功颇著,逼米特拉达悌六世订立城下之盟。公元前83年回意大利同再次掌权之马略派血战。次年冬占领罗马,任终身独裁官。大诛马略追随者,恢复贵族政体,加强元老院之权力。公元前79年交卸独裁权“隐退”,回到自己在坎佩尼亚的庄园。逾年而卒。 苏拉Sula满语,汉译为“松紧之松”、“空隙”、“闲”。清代称呼无职无役之八旗旗人为 “闲散”。 苏拉 苏拉sula满语,汉译为“松紧”之“松”、“空隙”、“闲”之意。指称清代皇族奴仆,包括太监、宫女、杂役等。由内务府执领。执役于皇宫,主要服侍帝后的起居。另外,雍和宫等处有“苏拉喇嘛”,即为执役的喇嘛。 ☚ 娼妓 拜唐阿 ☛ 苏拉前138—前78Lncius Corneius Sulla古罗马统帅、独裁者。早年参加对努米底亚王国、日耳曼人和意大利同盟者的战争。公元前88年任执政官,率军东征本都王国。前83年返回罗马,打败政敌马略,任终身独裁官。公元前79年“隐退”,但仍操纵国家大权。其独裁统治对罗马共和制是 一严重打击。 苏拉前138~前78古罗马统帅。 苏拉满语音译,“松散”、“闲散”之意。清代内务府一种定额服役人之称。《吉林外记》载:“移驻(来)京旗苏拉时,[各]分给熟地十五晌……内可分八旗户口之繁,外可联边城巩固之势”。在内务府三旗中,苏拉为“定额服役人”之一,满、蒙、汉均有。乾隆(1736—1795)初,“内府三十管领下,各有额设苏拉七十五名”(总管内务府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奏折)。每名支月银1两、季米2石6斗。皇后、妃嫔、皇子位下,七司三院等处,诸如搬挪器皿、抬运箱柜、玉泉山运水、夏出窖冰,冬熏海缸(大水缸,防火用。禁中共有308口铜、铁海缸)等笨重体役,皆以承应。赵瓯北说,余供职内廷时,常于五鼓即入景运门。部院百官都还没有到来,惟内务府苏拉数人来往于黑暗中。此外,下五旗王公府,盛京内务府等,也设有这种领取固定饷米的定额服役人。按说,苏拉有职业,如移驻吉林者,亦有份地可为。 一说,苏拉、※西丹、※余丁等,都是※闲散。 苏拉满语音译,闲散之意,亦指一般闲散之人。清代内廷机构中担任勤务的人称苏拉。军机处所用苏拉,通常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小太监任之,以防泄漏机密,后来则不拘此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