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州评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

评话之一种。广泛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吴语地区。渊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乾隆时形成。用苏州方言说讲。其语言包括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的人物语言两部分,前者称“表”,后者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杂用一些韵文,只说不唱。表演时以扇子、手帕等为道具, 用醒木击桌加强气氛。传统曲目多为长篇,取材于历史故事、神怪故事和武侠故事。

☚ 八角鼓   苏州弹词 ☛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

评话的一种形式。用苏州方言表演。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流行于苏南和杭嘉湖地区。以扇子、手帕、醒木为道具。讲究口技、眼神、手面、说表(以第三者口吻叙事的表白和模拟人物的说白)等技巧。传统书目有《三国》、《南唐》、《绿牡丹》、《岳飞传》等。

☚ 杨家将的传说   苏州弹词 ☛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

评话类曲艺。用苏州方言讲述故事,广泛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吴语地区,同苏州弹词合称“评弹”。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总称“说书”。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南京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渊源关系。发展至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苏州最早的评弹行会组织“光裕社”。
苏州评话讲述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第一人称的语言称“表”,第三人称的语言称“白”,表、白均以散文为主,只说不唱。但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部分用韵文。其中很注重噱,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噱的表现方式有“肉里噱”、“外插花”和“小卖”等。
评话的演出,因演员的说法、语言、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流派和风格。说法严谨,语言经过反复锤炼后基本固定,称作“方口”。能随机应变,即兴发挥,适应不同听众的口味叫“活口”。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为“一口干”或“快口”。相反为“慢口”。有的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则为“平说”。
苏州评话都是讲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长的可以连说几个月乃至一年半载。长篇连说形成“单线顺叙”的特殊手法,用未来先说、过去重谈的方法前后呼应,并以“关子”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

☚ 福州评话   四川评书 ☛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

用苏州方言说讲的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大致渊源于唐宋以来的“说话”、“讲史”等,清乾隆时已经形成。说者多为一人,坐说不唱,或穿插吟诵赋赞、诗赞一类韵文。表演时以扇子、手帕、醒木为道具。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手面和眼神等,并注重模拟各种类型的人物。传统曲目以长篇为主,多是历史故事和武侠、神怪故事,解放后,除整理改编传统曲目外,还编演了一批现代题材的曲目。

☚ 花鼓戏   昆曲 ☛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

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清乾隆时已盛行,与苏州弹词合称为评弹,俗称说书。苏州评话也称大书,有说无唱,间或穿插一些吟诵、诗、赋、赞等类韵文的念诵,是用苏州方言说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说表是其主要艺术手段,它有说白、表白、衬白、咕白、私白、念白六种不同功能的手法。同时,说表讲究噱头(艺人中一向有“噱乃书中之宝”之说),除口技及手面、眼神的运用,演员常模拟声响如关门、摇船、风雨雷电等以辅助说表外,还注重布枪、爆头、掌号、鸣金、擂鼓、马嘶等口技的运用。苏州评话的道具是折扇一把、醒目一方。传统书目以历史演义和武侠故事为主。讲史的如:《西汉》、《东汉》、《三国》、《岳传》等,为“长靠书”;武侠故事的如:《七侠五义》、《小五义》、《封神榜》等,称为“短打书”。均为长篇分回逐日连说。现代的苏州评话创编了不少新书目。

☚ 河南曲子   苏州弹词 ☛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

曲艺曲种。用苏州方言说讲的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大致渊源于唐宋以来的“说话”、“讲史”等,清乾隆时已经形成。说者多为一人,坐说不唱,或穿插吟诵赋赞、诗赞一类韵文。表演时以扇子、手帕、醒木为道具。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手面和眼神等,并注重模拟各种类型的人物。传统曲目以长篇为主,多是历史故事和武侠、神怪故事。解放后,除整理改编传统曲目外,还编演了一批现代题材的曲目。

☚ 戏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
000037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