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宝带桥
又称“小长桥”,在江苏苏州东南,运河西侧澹台湖口之上。过去为苏州至杭州陆路的必经之道,亦为运河上拉纤的“挽道”。因“唐刺史王仲舒捐带助费创建,故名”(《苏州府志》)。始建于唐代元和元年。全桥五十三孔,总长三百一十七米,桥顶宽四点一米,桥端宽六点一米。桥堍为喇叭形。桥中间有三孔特高,可以通船。桥的拱石不用灰浆砌合,而用带有榫头、卯眼的石块拼接。桥墩采用木桩,桩顶置基础石,其上安放墩身;墩上预留沟槽嵌放拱圈,属柔性墩,易于变形,一孔受力即波及全桥,故称连拱桥。工匠将北端起第二十七号桥墩建成两墩并立,成抵抗单向推力的刚性墩。桥体壮丽,宛如宝带,为驰名中外的较长的多孔古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