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区土地革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区土地革命

苏区土地革命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区域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一场革命。随着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苏维埃区域的不断扩大,土地革命运动在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革命的法令,即《井冈山土地法》,规定了关于没收土地、分配土地的标准、山林分配法及关于征收土地税等内容,满足了广大贫苦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有些规定不够完善,如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等,此外,有些地方在平分土地时只注意了“抽多补少”而没有注意“抽肥补瘦”,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得到纠正。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赣南的兴国县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它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关于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关于山林分配法和土地税的征收等,比《井冈山土地法》有了很大完善,逐步形成了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办法,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热情和支持革命战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随后,又规定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它的基本内容是:(1)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规定了没收土地财产范围及一切高利贷债务;(2)规定了对于没收土地财产进行分配的原则和方法。(3)废除农民与地主的旧债。此法解决了过去土地革命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时苏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苏区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战争,起了巨大作用。但是该法还存在着“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现象。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布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重要文献,前者是毛泽东为了纠正在土地改革中发生的倾向,正确解决土地问题而起草的一个文件,后者是苏维埃中央政府为纠正和防止在中央苏区分田和查田斗争中发生的政策界限模糊的实际问题而制定的,是为《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补充和具体说明。《决定》发布以后,纠正了工作中不少偏差,使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在苏区的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土地革命作为“工农武装割据”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总路线,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各根据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 旅欧勤工俭学   退还第二期公债票 ☛
000011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