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叶榕
【名称出处】:《福建植物志》 【概况】: 异名 小叶牛奶子、水风藤(《福建药物志》),水沉香(《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全叶榕的根、叶。 原植物 全叶榕Ficus pandurata Hance var.holo-phylla Migo,又名全缘榕(《海南植物志》)。 形态 落叶小灌木,高1~2m;小枝幼时被灰白色粗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10mm,被粗伏毛;托叶披针形,长约4mm,迟落,无毛或仅于基部被灰白色长毛;叶纸质,倒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中部不收缩,长5~10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无毛;侧脉7对以下。 榕果单生于叶腋或生于已落叶的叶腋,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6~10mm。成熟时紫红色,无毛,顶端有脐状突起,基部圆形或收缩成极短的柄,基部苞片3,总花梗长3~10mm;雄花和瘿花同生一榕果内;雄花生于上部,花被片4,雄蕊3枚;瘿花花被片3~4,退化子房近球形,花柱短,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榕果内,花被片3~4,子房近椭圆形,花柱延长,侧生。 瘦果,光滑。花果期5~12月。 (图见《广东植物志》.第1卷.206页.图231)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路旁、沟谷或疏林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药性】: 性味 甘、微辛,温。 功效 舒筋通络,活血调经,消肿,解毒。 主治 腰背酸痛,跌打损伤,闭经,月经不调,乳痈,背痈,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敷。 |